寻医问药成坑老重灾区 参加讲座有陷阱听听就好别购物
漫画/陈春鸣
省市消委会联合举办老年人消费宣传教育活动
金羊网记者 唐珩 通讯员 粤消宣 穗消宣
近年来,老年消费者遭遇消费欺诈、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为更好保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临近之际,3日,广东省消委会、广州市消委会在广州市猎德社区联合主办了“关爱老人,消费无忧”——2017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大型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重点针对老年消费者等弱势消费群体经常遇到的电信诈骗、保健品、预付式消费等消费问题,省、市消委会结合典型案例,在现场发布了老年人消费提示。
老年人消费提示及典型案例
A 有病切忌乱投医网上看病有陷阱
【案例】80岁的钟先生患有十多年的糖尿病,治病心切的他突发奇想上网去查看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方法,看到了某“医学研究院”承诺“不打胰岛素、不吃降糖药,在家轻松治疗糖尿病,免费赠送高科技糖尿病治疗仪”。钟先生心动,打电话咨询,一位自称是医生的先生保证“可以治你的病,一个疗程3个月包好”。于是,钟先生先后七次按照该“医生”的要求购买药品和保健品,一共花了25800元,却未见糖尿病有所好转,这才发现上当受骗。
【提醒】老年人无论治病还是保健养生都应去正规医院和机构咨询,切忌有病乱投医,更不能轻信来路不明的网络医生。
B 专家忽悠别上当无效退款难实现
【案例】74岁的刘女士患有毛细血管静脉曲张十余年。某天,她在某电视台看到一则“中药泡脚”治疗静脉曲张的广告,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刘女士联系了商家。在商家信誓旦旦“治不好全额退款”的保证下,刘女士付了950元买了泡脚中药。十几天过去了,正当刘女士觉得效果不明显的时候,一位“王院长”打来电话称要亲自给刘女士配药,但要求她额外付1000元。刘女士用了一段时间后双腿红肿、奇痒无比,“王院长”则解释说属于排毒反应。过了几天,又有一位“血管病专家”打电话来,称刘女士需要配合药物调理,否则将截肢。刘女士吓得赶紧按专家要求再花700元买了蜂胶和蓝莓胶囊。此后,不断有院长、副院长、专家、教授打电话让刘女士继续买药,最终,刘女士不仅没治好病,反而两腿红肿、麻木,住进了医院。
【提醒】老年人遭遇疾病,渴望专家、医生的指导。但要特别防范打着“专家”旗号推销保健品的人,小心因掉入骗局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c 参加讲座有陷阱听听就好别购物
【案例】消费者杨先生反映,广州某公司到他们县推销某品牌原生态水机,并采取送面条、酱油等小物品,引诱老年人前来参加讲座活动。该公司宣称水机是经过保险公司承保、卫生部批准的专利产品,原价上万元,为扶助贫困县、关心爱护人民安全用水,当天降至成本价2800元出售。当时有近百人购买了水机,半年后,水机坏了无人修,过滤嘴塞了无处换,拨打售后电话也无人接听。
【提醒】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各类讲座的旗号,以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方式诱惑老年人前来参加,以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D “政策补贴”不可信骗你交税没商量
【案例】杜先生某一天接到一个自称“某协会刘主任”的电话,“刘主任”在电话中关心地询问他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情况。了解清楚后,“刘主任”告诉杜先生,自己手头有个国家卫生部的补助项目,能为杜先生申请困难补助6万元,只是必须先交税2500元。杜先生欣喜之下立刻交钱,又按“刘主任”的要求交了2500元转账费。“刘主任”声称,7天后杜先生就能收到6万元,但直到十几天之后,仍未收到钱的杜先生才发现自己被骗。
【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国家相关部门打电话给老年人,声称能为他们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老年人不要轻信所谓“政策补贴”,要向相关部门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