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柚之乡 长寿福地
梅州首个国家级生态村——雁洋镇长教村
自然生态优美
人居环境舒适
层峦叠翠的山峰,清澈明净的水流,浓郁茂密的植被,走进梅县,有如置身于大自然氧吧中,良好的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近年来,梅县区坚定守住青山绿水,推进森林围城、碳汇林改造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全区有林面积269.4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74%,空气的清新度和纯净度特别高,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率达100%;境内富含大量人体所需的硒等微量元素,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天然的大氧吧无不让踏足梅县的人们陶醉。
除了大自然馈赠的宝贵生态,梅县区还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城乡。“住在这里,不但环境优美,生活设施便利,办事也很快捷简单。”家住新县城的陈伯说起退休后在梅县区的生活,一脸的幸福快乐。这一切,皆得益于梅县区立足科学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举措。梅县文体中心为市民提供办事一条龙服务;城市管理启用“数字城管”平台,成为全省首个应用高科技数字化管理城市的山区县城;引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管理中山大学粵东医院,让广大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省城优质医疗服务……
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雁洋镇长教村荣获梅州市首个“国家级生态村”,程江镇、南口镇侨乡村分别被授予“广东省生态乡镇(村)”,雁洋镇长教村、南口镇侨乡村分别荣获“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村庄)”,水车镇茶山村和南口镇侨乡村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客家传统民居)”。人居环境的改善有效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
客家文化厚重
乡风民风纯朴
梅县区是粤东北纯客家县(区),是著名的文化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受客家文化的熏陶,全区民风纯朴、敬老孝亲、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全区百姓的性格、胸怀和生活习惯造就了众多的长寿明星。博大而包容的客家文化,孕育了宽阔胸襟,更显宽容善良、谦和好客。亲近山水,喜爱自然,造就了梅县区人的豁达胸襟,平和性格。客家百姓热爱劳动,规律劳作,身体健康。劳动创造了生活,增强了体质,又提高健康水平。崇尚自然,生活简单纯朴,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俗,百岁老人一生起居有常,生活有序,淡泊名利,饮食清淡,喜欢蒸煮,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合理,从不挑食,吃得简单,生活方式健康。
经济发展加快
人民生活幸福
物质基础的夯实是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口素质和延长人口寿命的重要保障。梅县区以“争当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排头兵”为目标,积极抢抓国家促进原中央苏区、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和广州增城全面对口帮扶的重大机遇,以撤县设区为新的动力,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壮大实体经济实力,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改善重点社会民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15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28141元,增长1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8亿元,增长30.22%;财政收入加权增长率位列全省第一;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首次进入全省前十五名,居全省山区五市之首。全区固定资产投资74.66亿元,增长33.6%,总量和增幅居全市第一;农村人均纯收入12719元,增长10.83%。今年1—10月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9.7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3亿元。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生态农业主导
长寿食品丰富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民风淳朴的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的长寿食品,加上科学的饮食方式,构成梅县人口长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金柚是梅县人民群众除水稻外主导的农业养生产业。梅县金柚是该区最具代表性的名优农产品之一,有“天然水果罐头”、“水果之王”、“岭南佳果”之美誉,被称为营养保健食品、长寿食品,先后被评为“岭南十大佳果”、“广东十件宝”和“广东五大名果”等称号。此外,茶叶也是生态产品,养生食品,在日常生活中,茶叶是客家人保健的良方。至2013年底,梅县区种植茶叶15068 亩,总产量达931吨,茶叶产值超过1375万元。
目前,该区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喜人,已培育起3个省级、3个市级专业镇,211个种养专业村,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22家、家庭农场38家。
公共服务完善
民生保障健全
“明显感觉到农村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健身广场设施齐全,村委建立老年活动室,每个月区里还有送戏下乡活动,周围的环境也一天天地好起来。”在松源镇何叔的眼里,梅县区城乡环境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感觉以后梅县肯定会发展得更好,我们也能更长寿幸福。”近年来,梅县区持续每年将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去年该区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就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8%,其中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26.89%、31.74%、18.23%;目前该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施。
以创建“平安名城”为契机,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投入巨资,改善办学条件,创建成 “广东省教育强县(区)”;城乡特困人群实现“应保尽保”,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亦为梅县区的人口长寿奠定扎实的基础。
老有所乐,其乐融融
敬老爱老氛围浓
老龄事业发展快
长期以来,梅县区高度重视老年群体,建立健全老龄规划体系、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龄服务体系、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和老年群众工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优待、医疗保健优待、生活服务优待、维权服务优待等方面的服务,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目前,梅县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免费乘坐公共汽车,8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津)贴,百岁老人每人每月政府发给“长寿保健金”及“客家寿星奖”300元。与此同时,制订《梅县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将城镇“两无”(无社保、无养老保险)社会老人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对符合五保条件的2000多名对象全部纳入五保供养,并按上年全县居民人均收入的60%的标准逐年超高五保供养水平,保障城乡困难老人基本生活。
“来到养老中心,有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还有齐全的设备,丰富的娱乐活动,养老不再是难题。”李阿姨说起养老生活,很是满足。李阿姨所说的养老中心便是梅县区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次创新模式,新城办事处兴办的一家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去年梅县区对全区24间敬老院进行重新规划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五保老人的居住环境;大力鼓励、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建成社会“星光老年之家”35个,全区388个村(居)委会全部建立老年活动室,丰富了老年群众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