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需常态化

26.12.2014  15:39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传说中“圣诞老人”会坐着雪橇来派送礼物。而就在24日,从国务院常务会议传来的好消息,对“出海探险”的中国企业而言,是收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圣诞大礼包。

        这个好消息就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会议认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可以推动我国优势和富余产能跨出国门、促进中外产能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中国产品尤其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今后将简化审批手续,便利“走出去”;拓宽融资渠道,助力“走出去”;健全政策体系,服务“走出去”。

        在国内和国际需求缓慢的情况下,转移资本和产能是经济规律的表现和特点。但是,企业“出海”面临各种风险。国务院常务会议护航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需要金融支持更加常态化。

        上个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国也要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太和世界,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从习近平主席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判断,“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战略也在向“走出去”倾斜。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走出去也是一种“新常态”。

        张建平: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过去30多年的进程当中形成的。下一步我们要转变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也需要在全球化的平台上去运作,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的企业必须走出去。特别是中国制造业产能要走出去,中国的经济结构才能得到调整。我们的制造业对GDP贡献要降下来,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的比重要逐步上升,最后形成一个更加合理的可持续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所以,走出去将会成为新常态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中国走出去的投资规模增长速度,会远远超过引进利用外资增长的速度,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林渔业、制造业、服务业,都会大规模走出去。

        “新常态”下,中国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构筑以中国的资源、技术、品牌为核心的全球化生产网络。这是国内经济形势提出的客观要求。而放眼全球,国际大环境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沃野良田。张建平认为,这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张建平:从全球格局上来看,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4万亿外汇储备,有能力对其他国家进行大量投资。现在,其他发达经济体在解决失业问题和债务问题上困难重重,他们都非常渴望有增量资金来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发展中的经济体也非常愿意跟中国合作,分享中国的高增长,也分享中国的大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从客观上要求中国企业要加快走出去。现在从金融的层面上提出这样一系列的措施,实际上正是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一个强大推动力保障和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先生对此话题进行进一步评论。

        经济之声: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当前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短板在哪里?尤其是民营企业,困难主要集中在哪里?

        吴庆:关于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观察世界经验,走出去的企业多数是寻求本国的金融机构来提供服务,所以本国金融机构往往跟随着本国的企业一起走去国门,或者企业刚刚走出国门,然后金融机构很快就跟着走出去。国务院这次提到的金融支持走出去,也是希望中国的金融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

        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短板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海外设置的分支机构还是远远跟不上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跟不上中国的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走出去又面临一系列的困难。第一,中国金融体系的监管规则和西方不一样,存在一些差别,监管配合还存在问题,所以首先要做一件基础的事情就是要加强监管合作,要监管规则上形成一致。第二,国内金融机构现在还有很大的国有成份,特别是我们的商业银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

        经济之声:昨天会议确定了三大措施,包括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体系。其中,企业缺钱、融资难是老大难问题。未来拓宽渠道的方向在哪里?

        吴庆:扩宽融资渠道还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而这种基础性的工作需要通过改革、通过放权、通过大胆的破除监管障碍来解决。企业融资难和金融体系有关,我们的金融机构现在有很强大的主动脉,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不缺钱。问题就出现在毛细血管上。现在如果放钱,人民银行增加一些货币供应,只能保证主动脉里面充满了钱,大企业得到钱,股市能够涨起来,但是毛细血管的功能不能发挥。主动脉里头钱多了,毛细血管里还是没有足够多的血液,来滋润中小微企业。所以要想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需要在毛细血管上做更多功课,要把体系建设起来。

        现在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它有利于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互联网金融发展得更快一些,创新更多一些,同时监管也要跟上,但不要轻易约束它的发展,这样对于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有很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