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银江丘伟曾:八旬理发师,60年“顶上功夫”
80岁的丘伟曾仍在坚持为周边村民理发。(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李艳良 见习记者 林丽妙 特约记者 丘佳纳 罗文燕
“剪了那么久的头发,也剪出感情来了,我会坚持到剪不动为止。”
从17岁师从父亲拿起推剪理发,丘伟曾便不曾停止过这项工作。60多年的时光悠悠而逝,当初的少年已变成耄耋老人。如今,80岁的伟曾师傅仍在坚持着他的理发工作,行走在大埔县银江镇明新村的乡间道路上。
丘伟曾的工具箱内工具齐全。
昨日,记者走进明新村炉下村民小组,看见一座质朴的老屋坐落在小山坡下,伟曾师傅正与他的妻子余友英一起打理门坪前晒着的黄花菜干。见到来人,伟曾师傅热情地笑起来,露出仅剩的一颗门牙。这名看似不到一米六的瘦小老人,曾经一度“承包”了明新村全村人的理发工作。
伟曾师傅出生在银江镇昆仑村,他的父亲在光德镇开了一家理发店。1954年起,17岁的伟曾师傅就到父亲的店里学习理发手艺。学了三年,父亲到当地公社做会计,伟曾师傅便一人撑起了理发店的门面。
除了在店里给人理发,伟曾师傅也经常走村串户给村民理发,他和妻子也因此相识。据丘伟曾回忆,因不时到银江镇明新村给村民理发,他结识了戚先生,“他觉得我老实,又有手艺,就给我介绍了对象”。这个对象便是他现在的妻子、明新村村民余友英。结婚后,丘伟曾搬到明新村炉下村民小组。“结婚这么多年,她的头发都是我给修剪的。”丘伟曾说。
在伟曾师傅的记忆中,上世纪70年代是手工理发的鼎盛时期。他告诉记者:“那时候我在明新村有200多个客户,大人剪发2毛,小孩1毛5,一个月有40多元收入,支撑了全家人的生活。”
丘伟曾背着挎包走村串户。
伟曾师傅上门给人理发全靠步行,去明新村最远的村民小组要走两个多小时,年轻时还不时步行到十多公里外的丰顺县给人理发。据明新村村支书房国杰介绍,当时明新村周边只有伟曾师傅一个理发师,剪得好,大家也都爱找他,全村人的头发修剪都让他“承包”了。
在伟曾师傅家中,他给记者展示了他理发的工具:小小的铝皮箱子中放着不同类型的平剪、牙剪、尖头剪、圆头剪和电推剪,一把刮胡刀和若干刀片,以及梳子、刷子、电插座等。每到与村民约定的理发日子,伟曾师傅拎起工具箱、将围布挂上肩膀就出门。“那些日子都记在脑海里了,不用记在本子上也不会搞错。”丘伟曾说。
随着交通条件越来越便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更愿意到镇上乃至县城、市区去理发,伟曾师傅的客户逐渐少了。“现在村里只有8到10个老人的头发是伟曾师傅给理的。现在物价飞涨,但他每次理发只收五、六元。”房国杰说。
明新村村民丘灼周1994年因伤瘫痪在家24年来,都是伟曾师傅帮他理发。他告诉记者,伟曾师傅每个月都要步行来回10公里,为他理发一次。
伟曾师傅年岁高,常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帮丘灼周理发,24年如一日。“他有几次坐骨神经痛,还没有痊愈就步行来帮我理发。我说迟一点来也没关系,可是他说,你不能走,我还可以慢慢行,没关系。当时我流泪了……”丘灼周感动地说道。
如今,伟曾师傅的儿女都成家立业了,也曾有人劝他“退休”,但他仍坚持着:“为村民剪了这么多年了,这是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