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10间学校昨日试点“家校护畅” 治校门前早晚拥堵
禅城10间学校昨日试点“家校护畅”治校门前早晚拥堵,并拟全区推广
家校护畅队戴“红袖章”接学生入校园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郑诚 通讯员 海飙 张亿
校园门前早晚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点。3月28日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这天,禅城警方牵手相关部门在澜石小学举行“家校护畅小分队”成立仪式,并在澜石小学、同济小学、第五小学等10间校园率先试点“家校护畅”模式。
此举意味着,在上学、放学高峰时段,校门前除了有家长、老师还有志愿者疏导交通,接送孩子也不用熄火停车了,学生下车即有志愿者引导护送进校园。据悉,该模式试点成熟后将向全区中小学推广。
现状
上下学定时拥堵
“每天都要找车位,有时候运气好找到车位,又可能被别人乱停挡住,想走走不了。”家长曾先生的话代表了很多接送学生家长的心声。每到早晚高峰,学校周边车多、人多、隐患多,校园演变成一个个“定时堵点”,给整个禅城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一到上放学,很多家长的车都直接停到路上了,把路都堵死了。”住在玫瑰小学附近的街坊们反映,因为送孩子的车辆众多,车辆占满第一条车道后又往往占用第二条车道停放,常干扰到直行车辆,引起交通拥堵。而家长也是有苦难言,因为孩子小,不放心其自己走进学校,只能停车送孩子进校。
据警方介绍,禅城区共有中小学和幼儿园超过200所,许多学校大门外就是市政道路,附近也没有配套停车场。上下学高峰期,许多幼儿园、小学、中学门前都能看到长长的接送队伍,伴随着大量的违停车辆。在此期间,交警会尽量安排警力在校门疏导交通,甚至还动员保安、老师加入其中。但是禅城交警人数有限,老师本身教学任务繁重,无法满足所有学校交通疏导的要求,只能整合社会群防群治力量合力保畅。
破题
成立家校护畅队
28日上午是澜石小学“家校护畅队”投入运作的第一天。早上7时30分许,记者看到,正值上学高峰期,许多家长用自行车、小汽车将孩子送到校门口,门前立刻就有志愿者上前牵着孩子进校园。家长不用停车熄火,很快就可以离开,因此校园门口的车辆虽多,但可以有序通过。记者看到,这些志愿者身着统一的蓝色护畅队服、戴着红帽子、手臂上还别着“护畅队”红袖章。
“我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每次站岗时间是从7时30分到8时,不太会影响正常工作。”家长黄女士说,当天早上还有其他7名家长和老师与她一样成为护畅志愿者。“站岗只有半小时,也没多辛苦,为了孩子这都值得。”
“这个做法好,不用辛苦找车位,孩子的安全也有保障。”家长张先生送一年级的孩子上学,第一次享受“家校护畅队”的服务。他介绍,以前送小孩一般都要找停车位,实在找不到只能停在路边,再亲自送孩子进校门,阻碍交通自己也感到很无奈。“这样的护畅队我也会报名,对孩子的安全负责。”
其实,类似“家校护畅队”的做法在部分学校已有尝试。如第五小学、白燕小学和第二十五小学等交通环境复杂的学校实施家校护畅制度后,校门口的车辆通行效率较实施前平均提升40%以上,违停现象也相应平均减少约5成,早晚接送学生的交通秩序明显改善。禅城警方表示,目前被选定成立“红袖章家校护畅队”的校园有10家,希望此做法能成为城市疏堵保畅各方共赢的新范本,总结成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后,将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向全区所有中小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