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制毒第一村"博社村:雷霆扫毒后未再发毒案
博社村挂满了禁毒标语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薛江华 通讯员 林胜淡 林若川
阳光明媚、乌云密布、暴雨成沱,“制毒第一村”广东陆丰市博社村一天里天气三变,一如它过去一年中的命运。
2013年12月29日,广东警方出动上千全副武装的警力雷霆扫毒,“清剿”了涉毒活动严重的博社村。6月25日,世界禁毒日前一天,记者走进这个至今仍感神秘的村庄。
进村不再担心被盯梢
从陆丰市区车行一个多小时,路边禁毒标语逐渐密集,博社村越来越近。
进村需经一条水泥小道,两旁是漫山遍野的荔枝树。当地人老林提醒:写有“仁德路”和“弘德路”的路标处,就是村子的入口。“这些路牌是去年12月 29日后才设置的,都有一个‘德’字”。来之前,记者听到不少关于博社村的传闻,下车后老林说:去年扫毒前形势比较严峻,陌生人进村可能会被“盯梢”,但 “现在已经很安全”。
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博社村有两千多栋房屋紧挨着,大车无法进出。村里有“明哨暗哨”,村外交通要道还设有望风点。警察一进村, 便被两三百辆摩托车团团围住,村里的路上会放下钉板,楼上砸石头。村民持有仿制枪支、土制手雷、弓弩等武器,还可能使用盐酸、硫酸从高处撒下。村内不但 油、电、水全部自给,甚至还有炸药制造点。
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郑佳告诉记者,以前,村民见到有陌生人进村,会骑着摩托围着上下打量,如今已不存在这种情况。
村里四处是禁毒标语
“依法禁毒构建和谐”、“禁毒利国利民利己”……电线杆、墙壁上,无处不在的禁毒标语,是博社村一景,昭示着它的一段灰色过往。
在“雷霆扫毒”前,这里的标语呈现给人另外一种遐想。据公开资料,扫毒前的博社村,全村直接或间接参与制毒的家庭超过20%。制贩毒品已经半公开化,“禁止随意倾倒制毒垃圾”的标语在全村并不少见。
为何“制毒第一村”会是博社?今年5月正式上任的村支书蔡龙秋把原因归结为“经济薄弱,小部分人有一夜暴富的思想”。他说,博社村9.74平方公里 的土地上,住着一万四千多村民,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主要靠种植和养殖。一名陆丰当地官员表示,毒情多发与宗族观念不无关系。据蔡龙秋的介绍,万余村民都有 着共同的祖先。
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市长吴紫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陆丰“三甲”地区(指陆丰的甲东镇、甲西镇、甲子镇)毒品问题由来已久,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1999年它首次被公安部、国家禁毒委“戴帽”,成为全国重点整治地区。一番整治后,于2004年“摘帽”,但2011年又被“戴 帽”。
吴紫骊觉得,最关键的原因是部分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不端正。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出现了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对,“想赚 快钱,又不依法经营”。另外原因还包括: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软弱、上级整治不到位、经济帮扶力度不足、制毒技术不断更新带来管理的力度和难度加大。
学校每周增开禁毒课
早晨7点整,林友浙就从床上爬起来了,在甲子镇的家里吃完早餐后,他赶到位于博社村的学校。作为甲西镇中心小学校长,他这天将非常忙碌,因为陆丰要求全市中小学当天举行诵读禁毒三字经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禁毒电影。而甲西镇中心小学博社校区的约600名学生全部来自博社村。
41岁的林友浙有些中年发福,他打趣地说,由于学生全部姓蔡,有时老师宣读获奖名单时,并不念姓,而直接叫“某某”。
林友浙坦言压力很大。他告诉记者,禁毒前,很多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并不关心和重视,这对学校的教育造成了很大困难。
陆丰市一位干部曾多次到甲西镇中心小学宣传禁毒。他的感受是,以前孩子们对禁毒有一股抵触情绪,因为很多家长由于涉毒被抓走了。孩子们可能不认为制毒是坏事,反而认为抓家长阻碍了他们发财致富,心灵和观念受到扭曲。“我们发禁毒资料,学生们抢走后就扔掉或者撕烂”。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2月起,甲西镇中心小学每周都会增开一节禁毒课,教孩子们认识毒品的危害。
诵读三字经,原本定在8点30分开始,由于一场急遂的暴雨,不得不往后延迟。镶嵌着白色瓷砖的三层教学楼下,三三两两的学生,淌着泥泞,打扫着地下 的积水和纸屑。9时23分,600多名学生被排成并不整齐的36列,他们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一名披着长发、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小姑娘,站在队伍最前 列,四名小学生牵着少年队队旗的四个角紧随其后。她左手拿着一张写有《陆丰禁毒三字经》的稿纸,右手握话筒,带头朗诵起来:“我中华,本无毒……”孩子们 清脆的跟读声,响彻周遭。
诵读完毕后,林友浙又安排老师们领回各自的学生,到教室观看禁毒电影《与死神共舞》。
驻村民警带枪巡逻查车
“雷霆扫毒”行动后,如何巩固成果,也是一道难题。40名公安民警为此被派往博社村,住在博社村临时村委会的房子里,负责巡查毒情,维护治安。
陆丰市公安局巡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李坚招是其中一员。他告诉记者,民警们每天要不定期到村里各处巡查毒情,并在村里的路旁设卡查车。查车“没有固定的时间,因为怕被不法分子掌握了规律”,他说。
这也令此前在村医疗站工作的蔡龙秋感到颇为自豪。他说,自己上任村支书以来,村里目前还没有发现一起制毒贩毒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