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迎战严重夏伏旱启示:未雨绸缪 切勿临渴掘井

11.08.2014  13:56

  2010年西南大旱的教训令人刻骨铭心,老天无眼,4年后的三秦大地,上演了自1961年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

  一个多月来,旱魔肆虐,大面积农作物受灾,部分群众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大旱,是极端气候原因造成的,拷问的却是我省水利工程建设。

  实践证明,近年来我省强化水利设施建设,提升水利科学管理水平,在大旱关键时刻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大旱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快完善水利设施建设,防洪抗旱,有备而战,遇险能控。

  启示一:用足设施,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

  7月份以来,高温炙烤,旱情蔓延。特别是农业受旱范围不断扩大。到8月初,除陕北外,关中、陕南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一些地方禾苗枯萎,土地龟裂,甚至出现百姓吃水要靠政府定时供送的情况。

  从省水利厅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

  ——全省66个县区最高气温创近10年之最,且持续20天以上。

  ——关中、陕南降雨偏少,大多同期减少6成以上;省内主要江河径流量,普遍偏枯6成甚至1倍以上。

  ——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642万亩。

  ——商洛、宝鸡、汉中、安康等地19.15万人、2.5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且多发生在丰水地区。

  ……

  天象难改,人有能动。

  旱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别对抗伏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社会总动员迅速开展抗旱减灾工作。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等分赴旱区,检查指导抗旱。

  省防总、水利厅及时启动抗旱IV级应急响应,先后派出17个工作组深入旱区指导工作,下拨3800万元特大抗旱经费支持旱区抗旱减灾。

  一场迎难而上战旱魔的斗争全面展开。

  一时间,全省可用的水利设施全部启动,全力以赴保民生、保灌溉。

  关中、陕南13处大型灌区,3万余处包括中小型灌区和“五小”水利工程在内的水利设施,17.9万台移动抗旱设施昼夜运转,将汩汩清流送入万户千家、良田万顷,让百姓喝上甘泉,让干渴的庄稼得到滋润。

  省防汛抗旱办常务副主任郑公社说,在抗旱过程中,我省用全了设施,用足了人力,也用尽了办法,把旱灾损失控制在了最小范围,确保了旱区社会稳定。

  有关专家预计,在抗旱过程中,水利工程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全省农业旱灾损失至少减少46%。这个比例,是陕西农业抗旱史上的最高水平。

  启示二:未雨绸缪,切勿临渴掘井

  西南大旱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未雨绸缪,切勿临渴掘井。这也是近年来陕西水利工作的基本遵循。

  家住丹凤县中坪村的刘仓珠感慨地说:“如果这个大旱发生在去年,真是不可想象。那会儿,我们吃水得挑着担子到处找,幸亏去年县上帮我们拉了自来水,不然今年旱成这样,到哪去找水啊。

  刘仓珠是我省近年来集中解决1968万农村饮水困难群众中的一员。

  近年来,我省把保障民生水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中、陕北两大供水网络框架基本搭建,全省现已建成各类水源工程116.85万处,年总供水能力达89.2亿立方米。

  ——全省已建成2.7万处农村饮水工程,农村自来水入户由2010年的65%提高到今年的82%。

  ——全面实施了43个县城55处供水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县城水源建设和管网改造力度,84座县城供水能力大幅提高。

  这些水利工程,是确保今年大旱绝大多数群众饮水不受影响的关键。另外,2.48万个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机井、小集雨水窖的修建,存水于民,成为今年农村抗旱有效的水源补充。

  面对大旱,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我省蓄水能力和蓄水量。西南大旱后,借助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省委、省政府把水利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渭河、汉江两大水系,统筹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区域,布局建设“十大工程”、“五大体系”,重点建设引汉济渭工程、泾河东庄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

  按照这个布局,再有5到7年时间,当这些工程全面建成后,陕西将成为一个拥有充足可调度抗旱水源的水利大省,应对各种旱涝灾害的能力将大大加强。

  今年的大旱,全省旱区灌溉设施布局到位的580万亩农作物全部得到灌溉,三分之一的庄稼普遍浇上两茬水。但是,仍有179万亩农田因农灌设施不到位,导致减产或绝收。

  省防总指挥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说:“大旱再次警示我们,到了旱灾肆虐的时候,水利设施不到位,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快进度,让更多水利设施尽早惠及百姓,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启示三:应对抗旱,有力有序才能更有效

  陕西是一个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的省份,做好以汛补旱、以丰补枯调蓄工作,是防汛抗旱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去年后汛期,我省降雨偏少,省防总、省水利厅科学研判,认为今年出现夏伏旱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从去年9月中旬开始,就对承担供水任务的67座大中型水库,实行汛限水位动态管理。要求部分水库超汛限蓄水,以备旱用。因此,今年我省大中型水库比往年多蓄水1.1亿立方米。

  在经历了冬春连旱、夏伏旱之后,全省1050座水库总蓄水量,仅为历年均值的一半,而承担蓄水任务的67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仅减少两成。这为我省关中城市群旱时用水起到重要保障。

  实践证明,非常时期,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要敢于果断决策。

  ——4月中旬,我省召集防汛抗旱专家对今年夏伏旱进行研判,认为我省今年夏伏旱偏重发生。

  ——6月下旬,针对厄尔尼诺现象,我省又进行汛旱情影响专题会商,认为全省极端性灾害天气偏重发生,可能旱涝并重。

  两次准确研判,为我省科学安排抗旱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个多月来,各大灌区水利干部冒高温、战酷暑,确保民生用水。6700多名由农民担任的段斗管水员,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加快灌溉。全省开动机电井8.1万眼、泵站1207处,投入抗旱设备17.86万台(套),抗旱夏灌面积达1089万亩次。12个大型灌区开足马力,加班加点,昼夜抢灌,日灌地15万亩,使设施内农田得到普灌。

  各地充分发挥已建各类供水工程设施的骨干作用,开足马力确保供水安全。同时,及时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实行分片错峰定时应急供水,拉水送水等措施,解决了38万人次临时饮水困难,其中各级抗旱服务队为8万人次解决饮水燃眉之急。

  有力有序有效的抗旱工作,使我省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抗旱伏击战。

  一场秋雨,驱走旱魔。但是,应对大旱的过程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值得深思。我们要痛定思痛,百尺竿头思更进,厉兵秣马抗大旱。(晁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