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建设生态型新农村显成效
古朴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自然风光与村庄融为一体。(吴腾江 摄)
●见习记者 林婉萍
告别“脏乱差”,展现“绿富美”。以绿色生态发展为理念,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进行了一系列新农村建设改造,美化村容村貌,深入挖掘农产品特色,打造“品牌”产品,引导村民立足实际,发展绿色经济,整合散乱旅游资源,实现“景村”相连,走出生态、文化、旅游、农业于一体的绿色发展之路。
村容村貌大变样
错落有致的客家小洋楼,体现客家文化的民俗长廊,穿村而过的小溪流,茶田和柚园里忙碌的村民……这是坐落于阴那山下的阴那村,静谧而古朴,颇有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以前这些房子都是破旧的老屋。”顺着阴那村党支部书记陈小菊的手指方向,一片小洋楼式的民居展现在记者眼前。陈小菊告诉记者,村中253座民居以“修旧如旧”为原则进行了建筑立面改造,在保持现状的前提下,增加客家元素,突出客家建筑风貌。村道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硬底化和绿化,彻底改变了“人走必扬尘、雨下多水坑”的状况。如今路好走了,环境也美了,山中“新村”呈现“高颜值”。
该村还抓住“创文”契机,以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为目标,充分运用诗词、楹联、典故、成语、家训、谚语等文化内容和文化样式进行装饰点缀,营造文明氛围;完善老年活动中心、启用公共服务站,建设主题小公园、健身小广场、村情文化馆等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精神生活质量。
茶果结合兴产业
“我所有田地都改种茶叶和柚子了。”阴那村村民李俊敬告诉记者,改种茶叶和柚子后,年收入翻了三四倍。陈小菊说,村里像李俊敬这样弃稻种茶种柚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不少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回乡发展,从事茶叶和金柚种植。
记者来到海拔300多米的茶海观峰,登上观景平台,整个阴那村尽收眼底,连片的茶田纵横交错,郁郁葱葱。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阴那村与景区联动,因地制宜建设千亩茶海,增设观景平台、观景长廊、假山跌水等旅游文化内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今,阴那村结合灵光寺禅文化,建立“禅茶”茶叶基地、山茶茶园示范点、优质金柚基地,在打造多元化农产品品牌的基础上,发挥旅游文化特色产业辐射作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金柚和茶叶的种植逐步呈现规模化。
绿色旅游受青睐
阴那村毗邻雁南飞茶田、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千年古刹灵光寺更是坐落村中。在打造美丽人居环境、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同时,该村链接绿色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线路,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采茶之乐,带动了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景区+民宿”绿色旅游新模式渐获青睐。
“我的民宿从2012年的5间房间扩建到现在13间。”村民李赞胜以“饭店+民宿”形式经营的“小李客家乐”是阴那村目前较为成熟的一家民宿。李赞胜表示,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到灵光寺的游客越来越多,旺季时客房更是供不应求。
李赞胜民宿所在地是阴那村依托灵光寺规划打造的购物游玩一条街,该街除了经营民宿以外,茶叶、金柚、饰品等产品琳琅满目,“这里的产品都是有客家特色的,既带动村里农产品的销售,打响特色品牌,也想让游客从中体会客家情,‘记得住乡愁’。”陈小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