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电影企业组成“集团军”
日前,珠江电影制片厂牵头广东省内外二十多家电影制作企业结成合作伙伴,正式宣布成立南方电影制作企业联盟。据悉,该联盟内的22家企业涉及电影全产业链,组成“集团军”叫响广东电影。
南方电影制作企业联盟发布了2016广东电影制片计划,推出三十多个电影摄制选题。同时,广东电影“青苗计划”正式启动,珠影将为青年导演提供平台,完成他们的第一部电影。“青苗计划”还将为青年导演寻找导师,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已经确定出任“青苗计划”的创投导师。(记者/蒋隽 通讯员/林婷)
相关链接
原文标题:筑巢引凤孵化梦想电影粤军再次出发
《飞鱼》以广东游泳队的故事为背景。图为电影海报
组集团军、打组合拳共同打响“广东出品”
(记者/周豫 实习生/陈璇)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广东连续14年领跑全国票房,但本地创作、立项、投资、制作的电影项目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广东影视公司不少,但存在力量分散、创作能力弱、效率低下等问题。这次大家采取合作共赢的形式‘抱团’发展,是希望能集中力量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广东电影。”珠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伏青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珠影牵头省内外20多家电影制作企业结成合作伙伴,正式宣布成立南方电影制作企业联盟。“联盟将整合广东本地最优质的资金、人才和项目资源,共同打响‘广东出品’”。
面对日益火热的电影IP热潮,二十一世纪威克影业总裁肖凯认为,打响“广东出品”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
在启动仪式上,30多部已经开拍或即将开拍的广东电影悉数发布,内容涉及悬疑、战争、爱情、动作等多种类型。“珠影将一如既往地牢记电影国企的使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我们也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民营企业合作,推出一批优质商业片。”珠影集团总经理相贤古表示。
《飞鱼》是珠影作为第一出品方的作品,以广东省游泳队为故事背景。创作方代表李蓉所在的公司虽在上海,但他对此次与国企合作的高效率表示赞赏,“只要有好的制作,我们有信心把它打造成‘广东出品’的优质IP”。
扶持创作型青年导演全面实施“青苗计划”
当天,广东电影“青苗计划”首批入围的四位青年导演孙亮、孟远、卫立洲、江其龙悉数亮相。他们中,既有土生土长,致力于传播本土文化的“广州仔”,也有正筹备西部题材的外省人才;既有在读的电影学院学生,也有已小有名气的年轻导演。
珠影集团副总经理黄昌宁在会上表示,“有梦想”、“创作型”的年轻电影人才,是“青苗计划”选拔的重要标准。“我们并没有‘另起炉灶’从头开始培养新人,而是希望甄选出一批有能力进行基本电影创作的‘创作型’青年导演,通过一系列的实习、推荐、培训,邀请国内电影行业的专家担任导师对入选者进行辅导,孵化出来的优质项目将由珠影启动投资并牵头对外融资,以此推动青年导演及其电影项目成功走向市场。”黄昌宁说。
关于人才问题,肖凯也提到,想要让优秀人才真正“落户”到广东,不能“拔苗助长”,“有好作品才有好支持,关键是让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做内容”。他建议,可以考虑给予这些人才一些“落户”政策上的倾斜,“比如解决他们的户口问题,划出专门的地方给他们安心创作,产业资本也多考虑给他们长远的而不仅是短期投资等,这样才能营造出整体的良性氛围”。
黄昌宁则强调,年轻人要有从基础做起的认识。广东本土影视导演周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年轻导演提了些建议,“我拍了很多小成本电影,也从珠影得到了很多方面的培育锻炼,才慢慢成熟起来的。”据介绍,此次“青苗计划”已经得到多位著名电影人响应,不少国内著名电影人都确定出任“青苗计划”的创投导师。
备受社会资本青睐各界纷纷伸出“橄榄枝”
除了制作联盟外,广东电影院线联盟签约、电影频道联盟签约、珠影—中山大学战略合作、珠影—广州大学战略合作、珠影—越秀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签约也在当天同时进行。
“这次珠影为推动广东电影重回一线阵容打响了‘第一枪’,给全国电影国企开了个好头。振兴中国国产电影,电影国企应该拿出自己的担当。”西部电影集团副总经理、西部电影频道总监栗小生说。
当天,珠影与越秀产业基金宣布联袂发起设立珠影越秀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未来将重点围绕珠影电影业务进行全产业链投资,包括影视剧的投资拍摄、电影院线和影城并购整合、珠影星光城等文化产业综合体建设等方面的项目投资等。座谈会现场,还有企业家托人现场“做媒”,对一系列广东电影项目投资表达了浓厚兴趣和强烈意向。
台湾资深电影人梅长锟则希望,未来台湾电影从业人员能有更多机会来大陆,“台湾电影市场有限,而大陆市场前景广阔,我们有一大批有经验的人才,涵盖了编剧、导演、美术、摄影、灯光、剪辑等各个环节,都是从金马奖一线锻炼出来的,可以为大家所用。”
数说广东电影
62亿元
2015年,广东省票房总收入达62.42亿元,同比增长50.44%,约占全国总数的1/7,连续14年领跑全国
3757块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影院716家,银幕3757块,庞大的电影市场体量在全国位居首位
29部
2015年广东电影行业全年提交备案申请电影项目400多个,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示的212部,审查完成片58部,上映29部
22家
南方电影制作企业联盟由珠江电影集团发起,22家国内电影制作企业参与
30个
南方电影制作企业联盟成员单位主导了《全民目击2》《画皮外传之降魔者》《十八岁的天空》《我和你》《西游记系列》《深圳往事》《心战》《幸福听得见》等30个选题
28项
我省目前已经出台28项具体政策,大力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省新闻广电出版局牵头出台了《广东省电影发展规划(2015—2020年)》,并与七厅局联合制定了《关于支持广东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为促进我省电影繁荣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支持
3年
“青苗计划”项目3年一周期,2016年3月—2017年3月为一个阶段,电影项目来源包括对外公开征集、珠影旗下工作室培育项目、支持单位推荐项目等,分为“青年导演首部长片”单元(导演未满45岁)、“类型片”单元和“粤语电影”单元,扶持经费为每年800万元,珠影青年导演工作室(包括第一季度签约的4位导演)孵化经费为100万元/年
■对外合作
2016珠江电影集团制片计划
《飞鱼》
《神兽金刚之青龙再现》 《三重魅影》 《旋风车手》 《电影之王》 《好人刘春》 《碟仙》 《引爆者》 《九尾猫》
■重点推介
《心攻》 《碉楼怒汉》 《铜钵盂:侨批演义》 《决死》 《抗倭援朝》 《不作不死不青春》 《穿越火线》
《三叶树之恋》
■记者观察
打造电影“广莱坞”要把计划落到实处
广东电影票房连续14年领跑全国,却欠缺有影响力作品,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源头不活、龙头不强、人才不聚”。要想提高粤产影片在全国电影市场的影响力,就需要整合现有的分散资源,引进社会各方力量,抓好电影人才培训,推动粤港澳台电影交流与合作,把“组建广东方队,打响广东出品”的目标从口号落到实处。
正因如此,此次南方电影制作企业联盟、广东“青苗计划”等一系列活动的启动格外有意义、有力量。珠影集团牵头成立南方电影制作企业联盟,加强了电影制作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有利于珠影集团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的行业龙头作用,和民营电影制作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努力提高电影“广东出品”的数量与品质,树立广东电影新形象。
青年人既是电影消费的主力军,也是电影创作的生力军。在中国电影快速发展的当下,青年电影人才的培养影响到未来粤产电影的长远发展。对于广东电影来说,青年电影人需要展示的平台,逐步形成良好的青年电影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广东电影“青苗计划”的运作“立足广东、借力港澳、影响全国”,覆盖了青年电影创作、孵化、交流、展示和交易平台整个产业链,它与其他相关项目的互动、渗透,将促进广东电影与整个华语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大大提升本地团体的创作能力。
在泛娱乐的潮流中,电影不再是孤立的,它的价值不再局限于票房,还将通过影视、文学、动漫、游戏、衍生品等多元IP运营方式的协同得到全面实现。这一次,社会资本、高校学界等也纷纷加入到打响“广东出品”的行动中来,共同助力岭南文化高地建设。如今,美国有好莱坞,印度有宝莱坞,北京有中影影视基地,浙江有横店影视城,广东想要建设电影“广莱坞”,就要通过这些活动,激活广东乃至港澳地区的电影氛围。正所谓“筑巢引凤”,一旦重视电影的氛围浓厚起来,相关人才也会集聚广东,建设电影强省未来可期。
■ 专访
珠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伏青:
发挥国有电影企业龙头作用
在15日的活动中,南方电影制作企业联盟发布了2016广东电影制片计划,喊出了“组建广东方队,打响‘广东出品’”的响亮口号,在这一系列已经拍摄制作和陆续准备投拍的电影当中,珠影作为第一出品方的《神兽金刚》《引爆者》《飞鱼》等多部电影颇为吸引眼球。除了新片发布,珠影与电影行业、资本行业、学术单位的全方位合作也让人眼前一亮。
在广东力争建设电影“广莱坞”的进程中,珠影该如何发挥其资源整合、行业引领作用?在这一系列的联盟中,具体的合作模式有哪些?广东电影“青苗计划”接下来又会在哪些方面分阶段、有规划地实施?为此,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珠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伏青。
整合优势“我给你平台,你给我机会”
南方日报:目前,广东电影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多年来,广东电影似乎都有些不温不火的状态,珠影牵头举办这些活动的初衷又是什么?
蔡伏青:和经济格局一样,在电影领域也曾存在一个“北上广”,但这十来年,广东似乎太“沉寂”了。这次活动既是一种市场召唤,也是广东电影人按捺不住的集体“呐喊”。
不必讳言,现在广东有不少电影资源去北京了,但市场、资金优势还在。首先,广东电影票房龙头地位不可撼动;其次,广东的资金充裕,投资者更愿意在本地找机会;第三,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广东籍电影人很多,特别是港澳台就在我们“隔壁”,地理相近、人文相通,这时候建立相关联盟也顺应了区域市场需求;第四,广东本土有730多家影视企业,多年来集聚形成了一定的创作生产能力。只要组织得好,我们是能够“发力”的。
珠影作为国企,过去最大的优势在创作团队,如今人才都跑到市场上去了,如何把他们吸引回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规律、符合电影行业特点的体制机制和平台,就是最好的办法。因此,我们提出“我给你一个平台,你给我一个机会”,无论是合资还是合作,只要有利于广东电影,我们都可以不拘一格进行尝试。
创新机制允许专业人才“可进可退”
南方日报:珠影牵头组织南方电影制作企业联盟、院线联盟,充实电影频道联盟合作内容等,都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能否具体谈一谈,未来珠影将如何发挥其龙头作用打响“广东出品”?
蔡伏青:首先是合作机制。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联盟制,制作企业联盟、院线联盟、频道联盟这些是“平台的联盟”,旨在形成整体力量;二是工作室、项目合作等方式,是与人才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三是基金制,是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导资本投向影视制作;四是协作制,主要是与大学合作,借助大学平台培养后备人才。这样就把各方的资源聚集起来形成合力。
其次是用人机制。这是困扰了国企几十年的难题,我们准备对内建立项目团队制,“对事不对人”进行合同管理,建立项目考核激励机制,激发积极性;对于外部专业性人才,如剪辑师、录音师等,采用工作室制,我有任务你带人来做,你有项目也可以放在我这里做,可以合资分红。用这种契约式、工作室式、项目式的引进,允许专业人才“可进可退”;对于编剧、导演、演员,在具体项目合作上他们也可以占股分红、分票房。总之,要根据影视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征,创新组织形式。
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和平台创新,整合各类资源,最终拿出好的作品出来。这一次珠影作为第一出品方的项目近20个,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联盟企业已经开拍或筹划中的新片也有不少,我们就是要在开放合作中“组建广东方队、打响‘广东出品’”。
联盟运作成员片单、投资和制作开放
南方日报:三个联盟在运作上有何具体的实施规范?如何打破各个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的壁垒?
蔡伏青: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电影市场,广东电影人应该看清事实,单个企业很难发展。但抱团不代表丧失自主权,只是把各自的优势贡献出来,互补短板。
具体来说,首先是片单开放,有什么项目不藏着掖着,比如我这有个看好的项目,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研究开发。另外,我们的投资和制作也互相开放,共担风险,共享成果,让联盟成员切实感受到共同的利益和追求所在。
总而言之,这个制作联盟的目标就是,资源互补组成一个广东的方队,把广东电影的创作生产搞好。接下来我们准备每年共同向社会发布一个片单,还会每季度开一次会,把投资方、发行方、院线方和制片方召集在一起,共同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和论证开发,提高市场命中率。
青苗计划打造完整青年人才“成长链”
南方日报:广东电影人才“青苗计划”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对哪些人才会重点培养?机制又是怎样的?
蔡伏青:广东电影“青苗计划”是纳入到《广东电影发展规划(2015—2020)》的一项电影人才培养工程,由珠影来承办。整个计划包括发现青苗、哺育青苗、扶持青苗和展示青苗四个部分。具体来说,首先通过微电影大赛、青年导演大赛发现一些好苗子,然后通过“大师班”给他们“配对”电影大师,以“师徒制”的形式让老电影人带着他们成长。接下来,他们“孵化”出来的项目由珠影和联盟企业进行创投扶持,给他们找资金,帮他们制作,最终将作品展示给社会。
作品展示的平台和渠道也相当丰富,比如在珠影旗下影城及各高校举办青年导演作品展映等,还有机会在全国各大电影频道播出,还会在网上展播,甚至还可以在香港、澳门、台湾办电影展。我想这对热爱电影的年轻人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现才华、提升自己的机会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