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高端领域打造创新源头 惠州三层级发力补短板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在李总理1.8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这个词出现了39次,成为不折不扣的高频词。
报告提到,要强化创新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同时,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近几年来,惠州针对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全方位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新型研发机构9家,另有16家正在建设中。高新技术企业达466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基本都设立了研发机构。2016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6363件和1242件,同比分别增长38.33%、43.09%。
当前,惠州仍在大力弥补创新短板,并围绕几大高端领域引进核心人才,建设研究机构,壮大创新技术和人才的“蓄水池”。
紧跟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作为一项战略,在惠州的科技企业中不断得到强化。
在主要提供家庭智能终端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偌大的生产车间里,SMT自动化生产线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只有寥寥几个工人在其间操作。“一条线只要3个工人,相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效率。”技术人员介绍。
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詹启军看来,自动化生产契合了当前工业生产的大趋势,紧盯时代趋势非常关键。事实上,该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围绕市场需求和趋势开展技术研发活动。比如,早期的电视由模拟制式转为数字制式,该公司结合自身技术迅速切入,成为国内数字电视机顶盒领域的佼佼者。近几年来,计算机和通讯等技术的发展开启了物联网时代,这与九联科技关注的领域密切相关。因此,该公司针对这一趋势做出了技术攻关的布局。
詹启军介绍,该公司去年获得授权的专利有21项,申请的专利有29项,相当一部分和物联网有关。在公司的人员结构中,研发人员占了1/4。作为2003年就获评的老资格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把销售收入的5%—8%投入研发。“今后如果企业没有专利,生产低门槛的产品,很容易被淘汰,未来的竞争肯定会逼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CEO何爱彬也有类似的看法。2015年末,赢合科技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提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整线解决方案的企业,客户只要提供厂房规模、出货量、电池型号等信息,该公司即可将整套智能生产线设计好提供给客户。融入了MES软件的“整线”解决方案不仅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让客户在锂电的生产环节大大“省心”。去年,新的生产线再次得到提升,大大提高了智能化程度。这一切依靠的是核心技术的研发,在公司1500多名员工里面,研发人员就有400人,一批新的专利正在申请……
引进“两所两装置”
企业坚持不懈的技术攻关产生了一大批专利。2016年,惠州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6363件和1242件,同比分别增长38.33%、43.0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达7.5件,有5家企业荣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但惠州市科技局局长邹平生认为,惠州的创新能力仍然是短板。“惠州缺乏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技术和人才的‘蓄水池’”。为此,近两年来,惠州从三个层级争取和布局大型科学装置和新型研发机构。
邹平生介绍,第一个层级是“两所两装置”、广东IMEC研究中心、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等机构。“两所两装置”即中国科学院核与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
以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的民用化为例,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牵头,将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建一台重离子医用治疗装置,它可以利用重离子穿透人体健康组织将癌细胞杀死。
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则将建成国际化的非开挖技术的研发中心、材料装备的产业培育基地、原型试验基地、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结合物联网和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基础工程设施的“工程医院”,全面提供检测、诊断、修复、加固、应急抢险的综合服务。“这个层级的研究机构都是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届时,惠州在这几个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都将牢牢掌握主动权。”
在第二个层级,惠州围绕电子信息和石化两大支柱产业,以及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两大新支柱产业,布局建设10家左右新型研发机构。第三个层级,则是推动TCL、德赛和华阳等惠州龙头企业成立研究院。邹平生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将大大弥补惠州创新源头不足的问题,几大领域在数年后将呈爆发式发展。
人才“蓄水池”将迅速扩大
惠州人才的“蓄水池”也将迅速扩大。
邹平生透露,两大装置今后将集聚1500人的研究队伍。广东省IMEC研究中心将集聚500人的技术队伍,带来世界一流的微电子研究人才。另外,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除了做研究之外,还有人才培养的功能,也将汇聚一大批研究人员。仅这几个方面,就会形成几个庞大的人才“蓄水池”,再加上各个新型研发机构也会聚集研发团队,从而改变惠州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他们在推动相关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关联产业链的发展。
据了解,惠州近年来先后推出“人才双高计划”和“人才双十行动”,累计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39个、领军人才69名。其中院士4名、“千人计划”专家12名,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15.6万人。新增创业人数2.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0万人。
此次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人力人才资源为支撑,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接下来,惠州将深入实施“人才双十行动”,拓宽招才引智渠道,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加大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同时,支持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落实劳动者终身技能培训政策,实施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健全职称评定、绩效激励政策措施,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激情。
南方日报记者 刘光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