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观察:风波不断折射台湾社会焦虑感上升
中新网7月1日电(丁文蕾)从“反服贸”、“茶叶蛋风波”到“反核四”、地铁杀人案,近半年来,台湾岛内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折射焦虑感上升。焦虑增加的台湾人,出路在哪里?他们在寻找答案,外界则在观察。
台湾社会的焦虑首先表现在处理与岛外的关系上,如“反服贸”纷争、“茶叶蛋风波”和对美国“弃台论”的过度反应。
2013年6月,两岸海协海基两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明确两岸服务业相互开放。由于民进党等反对势力阻挠,协议一直未能在台“立法院”通过。
今年3月,台湾一些学生认为服贸协议审查过程“黑箱操作”,发起反服贸。强行闯入“立法院”,又冲击台“行政院”。这些学生在占领“立法院”20多天后才退场。
有分析指,反服贸学生很多对服贸协议并不了解,大多只是在网上看过一些“懒人包”。其内容谬误百出,危言耸听。马英九指,谣言让当局近乎“疲于奔命”,正面声音出不来,“理盲和滥情是我们很大的忧虑”。
两岸服贸协议本是对台湾经济有利,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助理研究员王敏认为,从社会经济层面看反服贸学运,是岛内势力对大陆经济崛起、两岸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及两岸经济加速融合的一次“集体焦虑”。
“鸵鸟心态”闹笑话 怪异言论凸显莫名焦灼
反服贸刚退场,“一颗茶叶蛋”又引起热议。一名台湾教授在台湾节目中聊到茶叶蛋时表示,大陆群众收入非常低,消费不起茶叶蛋。
“茶叶蛋”风波,一方面暴露两岸交流不足和缺乏足够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分析认为,台湾历来以开放经济和社会为傲,但最近几年岛内出人意料地萌发出强烈保守观念和鸵鸟思维。
“茶叶蛋风波”余波未平,台湾歌手陈升又声言“台湾已经比世界上一半的人过得好”,“我们不要赚那么多的钱”,称不欢迎大陆游客。
观察认为,事实上,台湾长期深陷“闷经济”,民众薪资“冻涨”,学生反服贸的理由之一就是担心“被抢饭碗”。作为公众人物的歌手说出如此的话,关键一点还是自闭带来的误读和对大陆的莫名焦虑。
政客担心“被抛弃”露疲态 年轻人忧虑
近来,美国不时会传出“弃台论”,台湾政客对此很敏感,表现出焦虑。民进党驻美代表吴钊燮3月在美开记者会说,美各种“弃台论”会打击台湾士气,他更担忧“弃台论”声音会抬高。
有外媒分析,马英九称“台美”关系处于1979年以来最佳状态,但许多人对此存疑。知名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撰文指,对某些人而言,美国弃台是人生现实。
在政客担心“被抛弃”时,台湾一些年轻人由于对社会忧虑选择了离开。台湾TVBS报道称,台湾这一代年轻人生不逢时,刚好遇到经济瓶颈,薪资普遍低迷,人才开始外流。
文章引述台湾器研所创办人孙崇实的话称,台湾人喜欢待在本地,如果能在这里找到好机会、好的薪资收入、好工作,他们当然会选择留下。一句话道破台湾面临的困境,如果有好机会,台湾年轻人怎么会想离开?
除了在与岛外关系上表现出的焦虑,台湾社会内部也出现了一些极端事件,如“反核(台湾第四核电厂)”议题引爆纷争,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静坐绝食;大学生持刀在地铁随机杀人案等。
今年初,承建核四的台电公司要求追加500亿元(新台币)预算,引起民进党和反核团体大反弹。3月初,台湾爆发了规模据称近10万人的反核大游行。
随着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4月宣布禁食,“台独”团体组织部分民众在立法机构外示威等活动,台湾各地反核烽火“遍地开花”。
事实上,台湾资源匮乏,是“缺电大户”。未来“核”去“核”从,是个纠结的问题。台媒评论认为,不论当局提出什么施政方针,反对声浪一概震天响,上街抗议无日无之,淹没其他不同意见,执政者恐慌忌惮,不敢有所作为。如果资源缺乏的台湾选择自我封闭、任何政策都推行不动,那么很快,经济大崩坏就要来临。
地铁杀人案引发恐慌 舆论关注青年“危险心灵”
反服贸、反核的街头运动暴露了社会无理性的一面,而台北地铁随机杀人案则是极端个案。5月21日,台湾东海大学大二学生郑捷手持尖刀,在板桥南港线的车厢里进行了一场屠戮,造成4人死亡、20余人受伤。
为什么郑捷会如此冷血凶残?他向警方表示自己生活压力大,不想活了却没勇气自杀,所以从小就计划要杀人,就是为了能被判死刑。
这一事件带给台湾社会“后遗症”不止于此。有网友在网络上成立“郑捷粉丝团”,最后这个“粉丝团”被管理者移除。
台湾民众在恐慌中开始反思,媒体评论指,如果说“太阳花学运”表现了年轻人对政治的关注和自身的叛逆,郑捷的杀人事件则暴露年轻一代反社会、缺乏良知的危险心灵。
为何台湾社会会出现这样的焦虑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所执行所长严安林对中新网记者说,原因很复杂,其中重要一点是,台湾经济边缘化。
台媒称,台湾经济属海岛型经济,成长有赖贸易持续扩张。经济低迷一大重要因素,是欧盟及北美相继成立区域整合经济体,对台商在出口上造成挑战。
严安林指出,因为台湾经济比较依赖大陆,很多人自我保护意识增长,再加上一些人对大陆“不信任”,不安全感也增加。
因此,深陷 “闷经济”,薪资“冻涨”,就业困难,无力购房,成为台湾青年焦虑感增加的重要原因。
此外,台湾部分青年反服贸、反核四,会有一些极端化举动,严安林还认为,与岛内过去“去中国化”教育有关系。
厦门大学台研院政治所副所长陈先才对中新网记者说,民进党坚持“台独”路线和“本土化教育”,修改教科书。这对台湾青年一代有很大影响。
陈先才认为,“独派”这套教科书,如果任其下去,后果很严重,会让青年一代走向极端,这不仅影响台湾社会稳定,还将成为两岸关系不稳定隐患。
解决社会焦虑,除积极发展经济外,陈先才指出,台当局在修改教科书问题上立场一定要鲜明,中华民族观念一定要强化。此外还应积极推动两岸交流,让台湾青年和大陆加强沟通,通过交流解决一些问题,加深两岸情感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