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漂”律师徐天成:讲讲“我们香港这些年”

25.04.2016  06:46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题:香港“北漂”律师徐天成:讲讲“我们香港这些年

  作者 张晓曦 邢利宇

  “我想以一个轻松的视角,通过写小时候在香港成长的经历,让内地读者对香港多一些了解。有了‘了解’,才能进一步达到‘理解’。”24日,在北京言几又书店举办的《我们香港这些年》新书分享会上,作者徐天成如是说。

  黑框眼镜、衬衫、西服,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生长于香港的“70后”徐天成,虽然在北京近十年,当天下午看上去还是有些“港男”时尚气息。从香港大学经济系毕业、再到美国工作,后转赴英国攻读法律,2006年,拥有内地与香港两地律师资格的徐天成移居北京。在一家IT企业从事法律工作之余,他开始写作。

  “其实我还没有很适应‘作者’这个身份。”徐天成笑着说,“写作是我的业余爱好。这本书是工作之余,结合自己对历史的兴趣,断断续续写完,也算回答了内地朋友对香港的一些疑问。

  而此次写作的缘起,则是2010年底他读到台湾作家廖信忠的《我们台湾这些年》。正如廖书向大陆读者介绍台湾,徐天成想,“我也可以写这样一本书,向内地读者介绍香港啊!

  《我们香港这些年》既是一份自己作为“北漂港仔”回望家乡的成长记忆,也是一本关于香港四十年社会变迁的“微年鉴”。徐天成说,香港从1997年回归至今近20年,适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年。随着内地和香港人均收入水平逐渐拉近、交流日渐深入,两地同胞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彼此必定会越来越融合,矛盾也会越来越少。但现实中,两地的交往融合出现了一些“矛盾”。

  “从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虽不简单,却也不复杂。”徐天成认为,香港和内地还是要多沟通、多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包容、妥协、互信,乃至化解相互之间的矛盾和误解。

  在这本书中,徐天成以历史纵深为线,讲述自己在香港的成长故事和那些年香港的发展变化与大小事情,从1977年至书籍截稿的2015年。

  “在查阅资料时,我有很多有趣的发现,但这些是‘佐料’,主菜仍是书的内容能不能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徐天成说,他问遍了周边的朋友爱吃什么‘菜’,针对这些对香港的疑问,综合作答,包括香港的生活、娱乐等。

  两年前,徐天成曾说,全世界没一个像北京这样快速成长的城市,而且内地未来也不一定会有现在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北京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他的想法没变。“和当年来到北京时一样,我喜欢这种充满变化与挑战的生活。这些年也有很多机会到内地各处走走,现在全国30多个省份,大概只有贵州还没去过。

  前阵子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两地书》,分《北漂十记》和《港漂十味》两册,内容分别讲述10个香港人在内地和10个内地人在香港打拼的故事。徐天成说,他有幸在《北漂十记》中发表了一篇文章,鼓励香港人多了解内地。“以后若有机会,我还想写一本关于香港人如何看内地的书,对于促进两地交流的工作,我也都很愿意继续参与。

  对于现在的香港年轻人,徐天成的看法是“希望香港年轻人可以多走出去,看到世界的发展,然后再回来看香港、看内地。眼界打开后,会对很多事情有更全面的认识,也会有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