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研究发现:居住地PM2.5浓度较高,死亡率愈高
中新社香港4月25日电 环境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近年备受各地关注。25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发表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居住地空气中的微细悬浮粒子(直径2.5微米或以下的粒子,简称PM2.5)浓度较高,死亡率便愈高。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黄浙明博士早前率领研究团队,进行了亚洲首个有关长期暴露于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这项研究对象包括6.68万名65岁或以上的长者,他们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参与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分布于全港18区的长者健康中心的活动,幷接受访问。
其后,研究团队从死亡登记处,获得至2011年期间约1.64万名离世参与者的死亡资料,幷运用美国太空总署(NASA)卫星监控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推算全香港每1×1公里方格土地面积范围内空气中的PM2.5浓度,再将参与者的住址经地图编码,得出他们的居所位置暴露于PM2.5的程度。
最后,研究团队比较香港各地的PM2.5程度和死亡率,用Cox回归模式估算每当暴露增加10个单位浓度时的额外死亡率。
研究团队利用统计模型,经调整个人和地区性的混杂因素后,发现每增加10个单位(以每立方米内含量微克计)的PM2.5浓度,自然死亡便增加14%、心血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增加22%、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增加42%,以及脑血管中风死亡增加24%。
黄浙明指出,这次研究的发现对公共卫生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空气污染严重,但又缺乏长期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研究的亚洲地区,可提供有力数据支持空气质素管理政策。
他还说,应用卫星数据能提供一个容易获取和经济实惠的方法,充份估算香港各处暴露于PM2.5中的污染程度。对于缺乏这项污染气体测量的亚洲地区,此方法有助提升相关地区研究处理环境问题与问责的能力。
据介绍,研究的详细内容及结果,25日已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环境健康视角》(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