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办”将带妈祖老酒到晚宴请习近平品尝
备受瞩目的“习马会”,从11月3日马英九办公室曝出消息、4日国台办的证实,经历近88个小时的预热,将于今天下午在新加坡举行。这是两岸领导人66年来的首次会面,将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回看66年来的两岸关系之路,可谓“峰回路转”,亦是“水到渠成”。
预热
习马会:从“曝光”到实现的88个小时
从11月3日晚11点40分,马英九办公室方面证实“习马会”将于7日在新加坡举行,到次日上午国台办宣布“习马会”,再到7日下午3时习近平与马英九正式会面,一共经过了近88个小时。
11月3日晚
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证实“习马会”
11月3日晚,有台湾媒体曝出马英九将赴新加坡与习近平“不期而遇”。当晚11点40分左右,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陈以信证实“习马会”将于7日在新加坡举行,但他表示“习马会”已经双方数月磋商,并非外传的“偷偷摸摸”和“不期而遇”,而是双方的正式会谈。
几乎同时,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应询表示:对于两岸领导人会面,我们的态度是积极开放的、一贯的。如有这方面的消息,我们会及时发布。
11月4日
国台办、陆委会举行 新闻 发布会
11月4日一早,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宣布,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当日上午,国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张志军表示,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岸双方共同迈出这一步非常不容易。
张志军强调,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见面时互称“先生”,是经双方商定的。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
同日上午,台湾“总统府”、“行政院”及陆委会就“习马会”向“立法院”报告。“立法院”院长王金平表示,支持任何有利两岸和平及区域稳定的对话。下午,“行政院长”毛治国和陆委会主任委员夏立言再次向“立法院长”王金平及各党团进行说明。
下午4点40分,陆委会召开记者会,夏立言对“习马会”作出说明。夏立言表示,这是两岸66年来双方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11月4日在南京出席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时表示,“习马会”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举行,这对两岸企业都是重要的利好消息。
11月5日
马英九召开国际记者会
马英九5日举行记者会表示,“习马会”的决定不为选举,是为下一代幸福,希望让两岸领导人会面常态化迈向第一步。
马英九用三个“第一次”概括此次会面的重要意义,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会面,历史上第一次两岸领导人在第三方见面,第一次以大陆领导人、台湾领导人身份互动而且互称先生。
对于未来邀请习近平访问台湾,马英九表示,他不会排除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候,不是不能考虑。不过,现在还是按部就班,把两岸领导人会面常态化先做好,也许以后有机会。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是两岸关系巩固成果、开创未来的重要里程碑,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必将永载史册。
11月6日
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勘查会场
当日下午,习近平抵达新加坡。
马英九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马玮国、陆委会主任委员夏立言到会谈现场勘查场地。
据了解,马英九办公室将带着马英九最爱的妈祖老酒,在晚宴上请习近平等人品尝。另外,台湾方面准备“台湾蓝鹊”的手工瓷器送给习近平。而台湾蓝鹊是台湾特有品种,具有浓厚的“台湾味道”。文/本报记者 赵婧姝 综合中新社等报道
揭秘
两岸领导人会面如何“水到渠成”?
回看两岸关系之路,迈出两岸领导人会面这一步,其实不容易,可说是峰回路转。
两岸会谈遭遇李、扁“台独”搅局
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台海两岸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对峙。自此,剑拔弩张的氛围之下,毛泽东与蒋介石就再未见过面。
1979年的第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揭开新页。
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1993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成为1949年以来两岸授权高层人士首次会谈。
两岸关系可谓一番新气象。在此背景下,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这篇指标性的讲话直接点明:我们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就是相互走走看,也是有益的。
讲话以生动的语气说道:“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海峡咫尺殷殷相望,总要有来有往,不能‘老死不相往来’。”
然而,同一时期“台独”分裂势力在海峡对岸却突然开始膨胀。1999年,时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致使两岸两会商谈被迫中断。
2000年以后,奉行“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陈水扁当局推动“渐进式台独”、“去中国化”,不断挑衅大陆的政治底线,两岸关系跌入冰点。如此一来,两岸领导人会面在当时便没有了良好的氛围和共同的政治基础,再度搁置。
7年来11次会谈为两岸领导人会面打基础
潮落潮起。2008年,台湾岛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当年6月,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恢复了制度化商谈。迄今,两岸两会已举行11次会谈,签署23项协议,涉及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
2008年12月,海、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两岸“三通”基本得以实现。由此,两岸各领域往来不断密切,人员往来规模7年来翻了一番。
2014年2月,国台办与台湾方面陆委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了大陆与台湾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的联系沟通机制,成为一大突破。
两岸 经济 合作扩大深化,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朝正常化、自由化及经济融合方向发展。7年来,两岸贸易额增加近700亿美元。
近7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积极成果,获得一些突破,两岸双方不断累积互信,为两岸领导人会面打下一定基础,创造良好氛围,令外界对会面有所期待。
时机成熟“习马会”水到渠成
11月4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宣布,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这次会面是“水到渠成”、“时机成熟了”。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4日形容。
张志军说,国台办和台湾方面陆委会在2014年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后,一直就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持沟通,努力促进两岸各领域各层次人员的交流互动,其间曾提到两岸领导人会面问题。
“前不久,我和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时,再次谈到这个话题,就此进行了初步沟通。”张志军说,双方都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此后,双方经过密切协商,就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达成一致。
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5日也透露,今年10月在金门“张夏会”时,张、夏双方在闲聊时候提到“习马会”。
据透露,夏立言当时问到,今年在马尼拉的APEC会议期间有没有可能?张志军说,这个不方便,国际场合,但第三地可以考虑,夏立言建议到新加坡,因为新加坡具有两岸关系传承的历史含义。然后双方决定,回去之后,向高层请示,最后慢慢达成共识。
夏立言4日强调,部分两岸议题进展迟缓,需要两岸领导人以其高度为商谈“注入活水”。根据其引述的台湾最新民调,八成以上受访台湾民众支持两岸领导人会面。
马英九则在5日的记者会上透露了更多“习马会”促成的细节。他说,这个议题在两年前,首先在大陆的媒体先有刊登相关的报道与评论,台湾的媒体当时也跟进。从2013年印尼巴厘岛的APEC会议上,时任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第一次见面,互称官衔,到去年二人在北京举行正式会面。直至今年10月13日、15日“张夏会”时,双方闲聊时提及“习马会”并最终促成。文/本报记者 赵婧姝 综合中新社报道
讲述
亲历者谈“汪辜会谈”:一百次也不能忘记第一次
此次“习马会”,被外界称为“历史性的会面”。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同样是在新加坡,1993年举行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同样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面。
22年前的这次会面,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海协会、海基会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也是40余年来,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接触商谈。尽管这次会谈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的范围,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当时已引起了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22年后,北京青年报记者回访了第一次“汪辜会谈”的亲历者钱勤发。当时,43岁的他作为《新民晚报》的记者赴新加坡采访这一事件。如今,已经从新闻战线退休的钱勤发谈及当年的那次会面仍表示,一百次也不能忘记第一次,没有“汪辜会谈”就没有之后两岸关系的其他进展。
“当时全国仅有16家媒体前往新加坡”
第一次汪辜会谈还要从1987年谈起。
1987年7月14日,台湾宣布解除戒严。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此后,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 基金 会(简称“海基会”)。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此后,1992年3月到1993年4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了多次事务性商谈,其间还诞生了著名的“九二共识”,最终,在进行17次函电往来以及预备会议磋商后,第一次“汪辜会谈”于1993年正式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当年4月27日,海协会汪道涵会长和海基会辜振甫董事长在镁光灯和无数媒体见证下,历史性“握手”一幕最终定格。
钱勤发是当时在场200多名媒体记者中的一位。那次采访经历至今让他难忘,汪辜会谈的手稿、文稿和当时拍摄的100多张照片,钱勤发视如珍宝,存放在一个专有的箱子内。
钱勤发当时在新加坡采访共六天,他回忆说,当时全国仅有16家媒体前往新加坡采访,北京去了12家,上海去了4家。当时邀请的都是和台湾有些相关度的媒体,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去的是对台广播的,也就是说邀请的都是台湾口的媒体。
“汪辜”在记者的要求下握了很多次手
“1949年到1993年,44年,近半个世纪,两岸都没有走动。所以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很大的事。”钱勤发说,1993年4月27日见证汪辜会谈的海皇大厦所发生的每一幕都是令人难忘的。他向北京青年报记者描述了三个最令他难忘的场景。
第一场景就是1993年4月27日上午10点零5分,汪道涵和辜振甫从两部电梯走出,并肩迈入位于4楼的会议厅。钱勤发强调,当时是汪道涵乘坐一部电梯,辜振甫乘坐一部电梯,同时到达四层。而双方当时进会场也几乎是并排进入,双方电梯也是一起启动。据了解,当时时间都是算好的,就是为了体现双方的“平等”。
第二个场景是握手。“会议布置非常简单,双方各十位代表前摆着一杯白开水、润喉糖,会谈长桌四周摆设新加坡国花胡姬花。双方进入会场后先坐下来,时间差不多了,下一个程序就是站起来双方握手。这个时候我同所有在场记者一样非常激动。他们握手以后,记者们说,再握一次,再握一次,然后汪和辜微笑着又握了很多次。这就是同胞啊,最激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幕,毕竟两岸隔绝了44年。当时气氛非常融洽、和谐,一点都不突兀。我当时带了傻瓜相机,也没有很好的设备,拍下了历史性的一幕。”钱勤发回忆道。
第三个场景是签署协议后双方敬酒。钱勤发说,当时4份协议都是简体一份,繁体一份,然后大家就开始敬酒。这些协议,都是向记者公开的。在签约过程中,汪、辜交换了一次座位,以示友谊和平等。
亲历者眼里的汪道涵和辜振甫
10年前的2005年,辜振甫和汪道涵这两位历史人物先后在这一年里辞世。
谈及这两位老人,钱勤发有点激动地说,汪道涵先生非常有风度,辜振甫先生是一派儒生。
“两位老人在几天的会谈期间聊家常,谈京剧,叙往事,情思翻飞。汪道涵向辜振甫赠送了10 盒中国京剧大全的录像带;辜振甫回赠了陶瓷制品和水晶工艺品。汪夫人和辜夫人还去新加坡最著名的 旅游 胜地圣淘沙游览。”钱勤发回忆。
对于辜振甫,钱勤发还提及了一个细节,当时很多记者问辜振甫是否跟李登辉见过面,“你猜辜振甫怎么回答,他笑着说,我们一个星期见三四次,所以,我不必为这次会谈的事情去求见。”
就在那次历史性会面的当晚,汪道涵宴请辜振甫一行。晚宴有九道菜,分别是乳猪鳝片、乳酪龙虾、琵琶雪蛤膏、董园鲍翅、官燕炖双皮奶、木瓜素菜以及三种海鲜。饭是荷叶饭,还有一道水果拼盘。
九道菜道道有寓意,钱勤发曾在自己的一篇报道中写道:挨序而来,你我“情同手足”,同是“龙族一脉”,今夕“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和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大家“万寿无疆”,海峡两岸的“兄弟之谊”能“前程似锦”、“三元及第”。
22年前的记忆和22年中的思绪,钱勤发在采访最后不知道如何表达,他说自己终极的想法是:“大家都是同胞,即使坐下来喝杯茶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