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上门抢生源是虚伪的秀 不如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

29.06.2015  13:43

  ■ 张乐臣

  24日上午,高考成绩还没公布,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国内名校的招生组老师已抵达青岛几所优质高中,甚至直接进驻高分生家里,提前打响生源大战。一名高中校长说,像清华、北大等高校,今年已经不往学校跑了,直接盯上高分生,分数一公布,就到考生家里“游说”了。

  高校争抢生源,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文理状元,已经成了潜规则,每年如此,已然成为一场亮丽的秀。纵使教育部三令五申,其苗头并未掐灭,反而愈发激烈,生源大战根本停不下来。去年高校拼男神女神,今年高校拼车、拼空调、拼操场,就连招生宣传片也拼,北大说“星空”,青大说“未来”。可悲的是拼来拼去,没有一个拼教学、拼师资的。

  高校抢生源的背后是在抢名气,抢市场份额。尖子生多的高校自然受到众人的青睐,获得更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有专家指出,高校“状元争夺战”其终极动因是高校社会声望与品牌价值的保卫战。名望高了,受到的关注多了,国家拨给的教育经费也会多,自然就会成为众多高校中的“大哥大”。

  高校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竞争理应在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上下功夫。然而在这个招生季,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淡化了。

  按理说,一所高校尖子生多了,经费足了,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更用心才是,但就目前来看,国内许多高校在抢到优秀学生之后,并没有因材施教,反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此外,国内高校在对学生的高层次培养上火候不足。中国校友会网数据显示,大多数高考状元国内攻读完本科后,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学成归国仅占少数。高校仅仅为了抢占优质生源而努力,忽略了后期的培养与教育,这一现象难道不值得深思吗?与其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抢生源上,还不如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思索如何提高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