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公办高校学费调整方案:本科新生学费涨两成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吴瑕
从今年秋季起,广东省公办高校新生学费标准将上涨两成。经广东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昨日正式发布《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记者了解到,区别于此前学费调整听证会上的两套方案,昨日公布的“终极版”调整方案中,高等院校的学费标准将上涨20.2%,而高职院校学费标准的上调幅度则维持方案一的幅度上涨约16.7%。同时,中山大学等七所高水平建设大学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18个重点学科的学费标准,将在具有博士授予权本科院校学费标准的基础上再上浮10%。
农学类按理工外语类的80%收取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根据此前听证会上参加人员的意见,统筹考虑学费标准调整对高等教育的支撑力和居民的承受力,以广东省“十三五”时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水平为参照,调费决定将原方案一学费标准增幅(约17%)提高至20.2%,但与原方案二学费标准增幅(约26%)相比低约5.8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省内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粤东西北地区,并且高职院校学费标准基数较高的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学费标准仍维持原方案一的上调幅度(即文科类16.7%、其他类16.6%)。
同时,《通知》明确,高水平建设大学和建设学科的学费标准在具有博士授予权本科院校学费标准的基础上再上浮10%,也就是说,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这七所高校,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七所高校的18个重点学科,学费标准还将再上涨一成。
此外,《通知》明确,农学类专业学费按理工外语体育类专业学费标准的80%收取;交叉类学科专业以所属学科门类收取相应的学费;艺术类专业划分为理论类艺术专业和其他非理论类艺术专业,学费标准暂不作调整。调整后的学费标准将自2016年秋季新学年开始执行,实行“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现在校学生仍执行原学费标准。
勤工助学薪酬将不低于12元/小时
在今年4月底举行的高校学费调整听证会上,不少听证代表关注到学费“涨价”后,对于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如何相应地提高的问题。对此,《通知》中也明确,目前广东省已建立起包括“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精准资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南粤扶残助学工程”在内的多层次学生资助政策,这些政策是现行学费标准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保障。
广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调费决定采纳了听证代表的相关意见。其中,广东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学生资助经费管理的文件,将要求落实各高校每年要按照规定从学校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专款专用,严格用于校内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学费减免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此外,省教育厅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提高全省高校勤工助学薪酬标准的文件,参考广东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将全省高校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薪酬标准提高至每小时不低于12元,有条件的高校提高到每小时不低于18元。
到2020年在校生全部执行新标准
昨天,广东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还同时发布了《关于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的管理办法》,当中明确,广东省内具备条件的高校(或部分专业),应按照“实行学分制收费的学费不得高于按学年制收费的总额”的原则,逐步将学年制收费改按学分学费和专业学费两部分收取。而对于由高校按规定核算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的具体标准,应报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备案后,由学校向社会公示后执行。
根据本次学费调整中“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到2020年,省内高校的全部在校生将执行新的学费标准。省发改委表示,今后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高校学费标准的调整,将根据培养成本,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物价变化情况及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进行。由于教育培养成本、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物价情况不断变化,调费决定采纳听证会参加人的建议,下一步,省发改委还将完善高校教育培养成本定期监审制度,掌握高等教育培养成本变化情况以及学费标准总水平在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中的比重,逐步研究建立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算一算
以中山大学的医学专业为例,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新生需要缴纳的学费约为
6960×(1+10%)=7656元/年
高水平建设大学和建设学科学费再涨一成
(1)高水平建设大学名单(共7所)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2)高水平建设学科名单(共18项)
广州中医药大学(3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项):面向国际语言服务的外国语言文学创新体系建设、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
汕头大学(3项):化学与材料学、感染性疾病研究与防治、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
广东海洋大学(2项):基于南海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学科建设、面向南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的海洋科学学科建设
广州大学(3项):土木与建筑学科群、数学与信息科学学科群、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学科群
广州医科大学(2项):临床医学(呼吸病学)、基础医学(免疫学)
深圳大学(3项):光电技术与材料学科群、智能信息处理学科群、特区经济与中国道路学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