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为创新驱动提供智力支撑

23.09.2015  20:19

本报报道,昨日,我市在东莞理工学院召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动员大会,对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这标志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创建高水平应用型理工科大学,是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东莞由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必然要求。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全省选取的三个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之一,身负为全省和全市实施创新驱动闯关探路、提供支撑的重要历史使命,当然,这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

众所周知,在当下东莞,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行的是,本地的创新生态正在加速构建和培育之中,以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创新载体,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创新主力军,创新要素涌现聚集,创新链条逐步完善,创新活力正在提升。此次决定以超常规举措,创建高水平应用型理工科大学,就是要进一步丰富本地的创新资源,特别是呼应“东莞制造2025战略”中提出的“智能制造”目标,通过理工科高校智力优势,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增强东莞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撑。

事实上,在聚集创新资源、寻求创新支撑的过程中,一条隐然而现的线索是,东莞越来越注重提升创新性智力资源的本土性、根植性、可持续性。东莞一直以来都很重视通过“引智”创新,起初阶段,为实现产学研合作,政府曾带领企业,主动到各地“敲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但是收效不大、持续性不佳。随后,东莞强化“先建寺庙、再招和尚”的思路,通过与外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在东莞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提出建设本土高水平应用型理工科大学,就是在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之外,加大力度培育支撑创新驱动的本土智力资源。从“引智创新”到“引智”、“培智”创新并重,支撑创新驱动的科研力量将更加贴近本地的产业调整,服务于制造业等转型升级的科研创新将更具可持续性。

为提升区域内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植性支撑力量,省市投入重磅资金和扶持政策,以超常规举措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理工科大学,在实施过程中,东莞尚需注意保持超常规动作与高等教育自身规律、科研活动的特性之间的平衡。

首先,既要强调政府的大力扶持,又要注意保持高校办学的自主性。外部支持只是营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而真正实现目标,学校改革建设总体方案、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筹划,则需要更多地发挥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各方应该认识到,更多地强调“教育家办学”,不仅是高校改革一贯的重要议题,而且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理工科大学之中同样重要。教育家朱清时曾在南方科技大学推行自主办学改革,过程颇为曲折,此次该校又是全省三所被选高校之一,于此我们重申“自主办学”别有一番意味,亦应引起东莞注意。

其次,既要尽力实现超常规发展,又要尊重教育自身规律。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说到底是创新科研人才的教育培养问题,是科研能力的逐步提升问题,这需要合理的时间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相关建设改革规划提出时间表、制定评价体系、后期实施,都应该尊重教育自身规律为前提。

再次,既要紧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又要增强办学的开放性,适当保持科研创新的超前性、引领性。在目前创新生态中,多个创新载体、主体并存,共同推动区域内的产业转型创新,因而,为提升理工科大学开放的科研创新活力,就需要增强其与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活动的互动融合,企业的研发实验室可以建在大学里,大学的实验室也可以建到企业里,而且在此过程中,大学要发挥自身优势,不限于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眼前需求,而是针对“工业4.0”、“智能制造”等探索超前性的思路,如此,理工科大学才能成为创新驱动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