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需要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25.05.2016  14:59

原标题: 高考加分需要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据报道,日前,湖北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炉,该省明确将进一步减少高考加分项目。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二十余省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大多数省份都有针对高考加分政策的相关规定。

  高考加分的初衷,在于对高考制度进行有益补充。然而,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让高考加分有了藏污纳垢、暗箱操作的空间。金钱、权力、关系编织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让高考加分从某种意义上沦为“少数人的游戏”。高考加分已经引发全社会的公平焦虑,减少加分项目、规范高考加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

  减少高考加分,并不意味着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全盘否定。保留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政策,其制度善意就是“弱势补偿”。美国哲学家罗尔斯认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注那些天赋较低或者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们。”按照平等的方向补偿由先天因素、偶然因素造成的倾斜,实行对弱势群体的“优先扶持”,用差异化手段达到教育公平的目标。

  在高考加分政策中,除了“弱势补偿”项目以外,还有一些激励性项目。如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以及备受争议的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加分;这些加分政策尽管有一定的制度善意,却在执行中凸显出重重弊端,严重地损伤了教育公平。

  一方面,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本上的鲜明反差,让农村孩子通常难以享受高考加分的制度体恤,高考加分在演变为城市孩子的变相福利;另一方面,高考加分事关孩子的命运和前途,导致一些家长千方百计地争取高考加分,托熟人、找关系,弄虚作假的“加分腐败”层出不穷,既破坏了教育公平,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更为关键的是,“激励性加分”不仅会导致教育走偏,也会陷入重复性激励的误区。以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为例,考生们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本身就是一种激励,高考再加分何尝不是一种重复性的“谬赏”?正是因为这些荣誉可以加分,才导致一些人的“非分之想”。让优势资源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即使打着“奖励”的旗号,高考加分也会形成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

  高考加分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需要做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进行“弱势补偿”,见证着一个国家的责任与担当;而减少重复性奖励的高考加分,有助于守卫教育公平,拨亮教育这盏希望之灯。当教育公平进一步彰显,社会流动才会加速,整个社会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记者 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