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震中道路阻断:伤员出不来 物资进不去

05.08.2014  08:39

  经过一夜大雨,鲁甸“8·03”地震震中龙头山镇迎来了久违的艳阳。震中昭通鲁甸县龙头山镇,许多房屋已变成废墟,剩下的一些也都残破不堪。

  地震发生后,距离鲁甸县城20多公里的重灾区龙头山镇,道路多处塌方中断,4日上午道路基本抢通。为了保证伤员转运,优先放行救护车辆,大量救灾人员或背负或肩扛或用小车推行,救援工具和物资,徒步十余公里进入重灾区。

  道路阻断 伤员出不来物资进不去

  在鲁甸县城至龙头山镇的路上,大批村民正前往灾区方向。满头白发的侯兴田抱着一大包吃的,尽管满脸疲倦,他还是坚定地向前走着。他听说家乡地震了,昨天连夜从昆明往家赶。“按照这个速度,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就能到家了。”村民代开荣说。

  随着向灾区方向深入,沿路山体滑坡增多,路边甚至还有数辆被石块砸中的车辆。在距离龙泉中学两公里左右的路上,地震引发了巨大的山体滑坡,将道路完全阻断,大量石块和泥土甚至滚入河中。6台挖掘机和铲车正在全力工作:清理河道、重新铺设河岸。几名参与救援的人员告诉记者,眼下最大的困难就是道路阻断,“伤员出不来,物资进不去。

  在车流和人流穿行的路上,有一名穿着白色背心的小伙子引人注目。小伙子名叫常道奎,并不是鲁甸人,但是他从3日下午就开着摩托车来到现场载人。他说,上午已经从灾区拉出两名伤员,还送了3名救援人员进入灾区。

  缺彩条布 群众临时安置非常艰难

  地震给这座河谷小镇带来的伤痛仍在持续。由于位于狭长的河谷边上,靠近山体一侧的房屋严重受损,不少房屋甚至完全垮塌。临河一侧的商户也全部关门,整个集镇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情绪,随处可见或头部受伤或腿部包扎的村民……

  步行了3个多小时,云南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志愿服务队队长杨海龙到达龙头山镇。他说,目前龙头山镇对帐篷、衣服、棉被、毛毯、水等迫切需要,镇里的粮食也很少。记者了解到,在转移安置群众中,搭建简易棚舍所需的彩条布(三色布)需求量大,市场供应困难,临时安置非常艰难。

  17时左右,抗震救灾指挥部传来消息,龙山头镇的自来水已经接通。

  药品不够 现场没有条件开展手术

  4 日凌晨的暴雨到2点多才停。记者在龙头山镇龙泉村灰街子小学旁边的一块空地上看到,在空地上搭起来的几个帐篷里挤满了伤员,其中很多是重伤员。一个颅内出血的20多岁的年轻人,因无法转运出去而被紧急安置在帐篷内。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灾区伤员重伤的情况很多,但按现场的医疗条件只能做简单处理,药品也不够。像颅内出血这类重伤必须手术,但现场没有条件开展。

  鲁甸县中医院副院长陈朝秀表示,地震发生后,医院紧急投入救援工作,所有的药品都已用于伤员救治。在灰街子的救助点,该院一共投入60多名医护人员,目前这个救助点已经收治了200多名伤者,但药品十分短缺。

  夜已深,气温还在不断下降,绝大部分受灾群众在露天坐着。记者浑身也被雨浇透了,感觉特别冷。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群众光着上身在雨里瑟瑟发抖。据新华社

  龙泉村村民:

  婴幼儿喝上热粥

  昨天下午,北京晨报(微博)记者电话连线了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村的村民雷选琼。据她介绍,昨天村里的状况比地震当天有了改善:“今天有帐篷了,不过由于帐篷数量有限,好几家人挤在一个帐篷里。听说明天救援物资会更加充分一些,这样一家就可以用一个帐篷了。”记者了解到,近期鲁甸县雷雨频发,夜间气温也较低,村民的夜间住宿面临考验。前天夜里,村民们不得不自己生火取暖。不过雷选琼告诉记者,昨天村民不仅住进了帐篷,还领到了褥子和被子,基本的住宿问题暂时解决。

  雷选琼说,地震第二天村民领到了方便面,并且村里支起大锅熬大米粥,能够喝上一口热气腾腾的大米粥对于灾民至关重要,“村里还有小孩子,也有婴儿,现在救援奶粉还没有供应上来,孩子们喝点儿米粥也是好的。

  昨天,医疗救援队伍已经进入龙泉村,在村里的空地上建起临时治疗区,为灾民提供帮助。

  曲靖医疗救援队:

  原地待命心急如焚

  昨天凌晨2时,曲靖医疗救援队的范水平和同事启程赶往此次地震灾区之一的巧家县。曲靖距离巧家县较远,范水平和同事们整整用了约10个小时才到达巧家县包谷垴乡。由于乡里通往村庄的道路还未修通,救援队不得不在乡卫生院原地待命。

  范水平告诉北京晨报记者:“陆续有伤员从灾区转运出来,我们初步诊断后送往县城,因为进不到重灾区,大家都心急如焚,看不见现场的伤员,我们就无法判断灾区需要哪些方面的医疗救援,只能等。”范水平表示,从转运出来的伤员伤情来看,大多是骨折的病人,伤情还不算太严重。

  记者了解到,从包谷垴乡到受灾严重的各个村落还有好几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