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鲁迅思想在当代有其不合理性

26.09.2014  11:04

  王小东

  9月25日是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诞辰。鲁迅这个名字,在中国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已故的毛泽东主席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毛泽东主席的这个评价,直至今日,仍然是对于鲁迅先生的最主流、最正式的评价。然而,时至今日,对于鲁迅先生的评价,出现了另外的声音。这种声音认为,鲁迅先生的所谓“中国国民性”批判,造成后来中国传统文化虚无主义,甚至造成了中华民族虚无主义。也就是说,他恰恰是我后来所发明的概念,逆向种族主义的始作俑者之一。在传统的赞扬声音和这些批判声音之间,今天的我们怎么做出对于鲁迅先生的公正评价呢?

  我认为,不应讳言鲁迅先生是逆向种族主义的始作俑者之一。但是,对于鲁迅先生那个时代的逆向种族主义,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在鲁迅那个时代,一方面是中国被西方列强,以及日本,反复地,轻易地打翻在地,任何一个稍微实事求是的中国人,都会承认我们确实不行;另一方面,是不肯改变自己和学习西方以求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的顽固守旧势力仍然十分强大。所以,鲁迅先生那个时代的“中国国民性”批判,有它一定的历史合理性。

  第一个历史合理性是,虽说矫枉过正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但当时中国最为急迫的,确实是赶紧改变自己学习西方赶上去。所以,当时中国先进的,能够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们,附和鲁迅先生调调的非常多。而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得中国生存了下来,我们作为后人,是应该感谢他们的。第二个历史合理性是,当时的中国人被揍成这个样子,心理崩溃虽要努力克服,但确实很难完美做到,我们作为后来者,应该有历史的同情心,不去苛责前人。

  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但如果我们只是崇拜前人,不能超越他们的历史局限性,那么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自己无能。而如果因为我们超越了前人,就认为自己在个人素质上也比前人强,那就是我们自己粗陋虚妄,且不知感恩了。

  鲁迅先生的思想,放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看,有两个历史的不合理性。第一,当我们走过了一百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矫枉过正”之后,回过头来应该发现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抛弃得过多了。我们现在要把这些东西拣回来。

  第二,我们在以人类历史的大尺度来说是很短暂的时间内,又重新站立了起来。这样骄人的成绩,是鲁迅先生那个时代的先驱和后来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流汗奋斗争取来的。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再也没有必要以逆向种族主义自侮、自残了。遗憾的是,当今中国却还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这些人比鲁迅先生差太远了,没有资格拿鲁迅先生来为自己的逆向种族主义辩护。▲(作者是北京知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