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在白云楼“品味”广州“味道”
在这座楼里,鲁迅曾经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大洋网讯 在广州白云路的东濠涌一侧,有一座坐西北朝东南的西式风格小洋楼——白云楼。独特的建筑风格让它在这条林荫道上看起来格外引人注目。不过,它更引以为傲的是,鲁迅先生曾经在此居住。
从1927年1月18日到达广州到1927年9月27日离开广州,鲁迅在广州生活了8个月零10天。其中在文明路中山大学钟楼住了两个月左右,其余的时间都是住在白云楼。如今,白云楼虽然从白云路26号变成了白云路7号,但它依然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在这座楼里,鲁迅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也“品味”着那个时代的广州“味道”。
从文明路到白云路 白云楼见证鲁迅的转变
1927年1月,鲁迅先生南下广州,就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初期,他住在文明路的中山大学钟楼,但当时访客太多,让鲁迅不能静下心来从事研究和写作。于是,他决定搬出钟楼。1957年,钟楼成为了广州鲁迅纪念馆。
当时,鲁迅看中了离文明路中山大学不远的白云路上的白云楼。从1927年3月29日到9月27日离开广州为止,鲁迅先生共计在这里住了6个月左右,白云楼也成为鲁迅先生在广州住得最久的地方。3月29日,鲁迅从文明路迁到“白云楼”西段第一道门的二楼居住。该公寓共三房一厅,鲁迅和友人许寿裳各租住一间房,另外一间房由许广平和女工居住,会客厅设在入门处。
鲁迅在清静的白云楼中,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1927年“4·15”广州政变后,鲁迅先生辞去中山大学的职务,在白云楼潜心写作。在这段时期,许广平一直陪伴在鲁迅身边,陪着他到广州北郊的农村考察,陪伴他出入书店和市井。
鲁迅就是在白云楼中写下了《可恶罪》《小杂感》等大量杂文,后收录在鲁迅的杂文集《而已集》中。
在白云楼中,鲁迅回顾了一年来在广州的生活,总结了经验教训。白云楼,见证了鲁迅从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在这段时期,鲁迅写下43篇杂文,180封书信,10篇译文,整理了以前的译作《小约翰》,以及旧作《野草》《朝花夕拾》,校录《唐宋传奇集》上下两册。
9月27日,鲁迅与许广平一起离开了白云楼,登上邮轮,前往上海。
变迁:墙上“白云楼”已不存 仍留“邮局”字样
白云楼在白云路以前的广九车站对面,原为邮局公寓。广州鲁迅纪念馆馆长吴武林告诉记者,鲁迅先生在此居住时,建筑并非黄色而是灰色的,直到当时广州城迎来新一轮建设,才将灰色建筑刷成了明亮的黄色。如今,白云楼仍是作为邮政职员宿舍。
白云楼建设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另外一种说法是建于1924年。西南和北面墙壁上原悬挂木刻“白云楼”横匾,后改为水泥字,今已不存。在西墙第一道门上留有“邮局”字样。
1979年,白云楼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白云楼被修葺一新。同年,原东山区人民政府在离白云楼几百米的地方设立了鲁迅纪念园,是广州首个以名人名字命名的纪念公园。
在吴武林眼中,鲁迅在广州的足迹展现出他柔情的一面。在广州,鲁迅最多的记忆也许是和许广平逛街。高第街是鲁迅最熟悉的地方,这里住着广州第一家“许地”,许广平家族。
鲁迅对广州的歌谣《粤讴》等有浓厚的兴趣。不过,广州的美食是他最难忘怀的。翻开他的日记和在广州写的著作,可以看到,他到过的茶楼、酒家就有十余间之多,现在我们还保留的有:妙奇香、北园、陶陶居等。
鲁迅对广州茶楼的饮食,较少看到他记下关于菜色味道等评价,但不少日记中说他一天之中,上下午都到茶楼饭馆吃饭,可见他对广州的饮食是有兴趣的。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宗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