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宗教授专访:梅州与海上丝路有千丝万缕关系

22.12.2014  12:43

  人物简介

  黄伟宗,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作家、社会评论家,中国珠江文化理论的首创者和倡导者,当代中国珠江文化工程的实践者,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课题研究的权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总主编的《中国珠江文化史》一书填补了中国珠江流域文化史空白,专著有《黄伟宗文存》等。

  17日至21日,省政府参事、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受邀为我市“客家讲坛·海上丝绸之路与梅州”作完专题报告后,接连几日跋山涉水,认真考察了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县松口镇、大埔三河镇和百侯镇等地,并到市文联与民间文艺、收藏、民俗学者和侨属座谈,在嘉应学院翻阅资料、与客家研究专家交流论证。期间,黄伟宗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梳理了我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

  珠江文化具有海洋性

  记者(以下简称“记”):黄教授,您好!您研究珠江文化已有十几年,使得“珠江文化”的研究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学术研究界一个特别活跃的领域。请您说说珠江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黄伟宗(以下简称“黄”):与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相比,珠江文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多元性和兼容性。除比较明显的岭南文化有着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新起的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移民文化之外,还有可称之为珠江亚文化的多种邻近文化,都是多元而兼容于珠江文化的范畴之中。其二是海洋的开放性。珠江有众多出海口,沿海港湾和港口甚多,所以从古至今是陆路、沿海与海外的交流枢纽。第三是前沿性和变通性。由于珠江文化水系与海洋密切连接,与西方和海外文化接受特快,因而前沿性也较强。另一方面,中原文化在这一带与海洋及本土文化碰撞,形成了独特的变通性。

  记:这些年来,您在以广东为重点的珠江文化研究工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发现?

  黄:经过这么多年的探寻,我们确实收获了些成果——雷州半岛的徐闻是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这将联合国原先确认的中国丝绸之路史向前推了1300多年;为阳江“南海一号”宋代沉船作出“海上敦煌”的定位,受到联合国和世界海洋学家的广泛认同;发现粤西是南江文化带和百越文化遗存地,发现南雄梅关古道和乳源西京古道等是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我们还发现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在全国来讲是最完整最多的,每个年代有代表性的始发港。

  客家文化有重要文化地位

  记:客家民系在历史上经过五次大迁徙来到南方。在您看来,客家文化与珠江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珠江文化体系中,梅州呈现出什么样的文化形态?

  黄:客家民系来到广东以后,开发了广东南蛮之地,尤其是粤东一带;宋代开始,大量客家人往海外移民,进一步帮助海外,尤其是东南亚跟印度洋周围岛屿的开发。这些都体现客家人开拓进取的精神。而珠江文化指珠江水系这个地域的一种文化,珠江覆盖了几乎整个南中国,而整个南中国几乎都有客家人的分布。客家人开拓进取的精神与珠江文化的“领潮争先”精神是高度吻合的。另一方面,梅州在海外的华侨有700多万人,这就说明中国的华侨文化里有很多客家文化的因素。而客家文化与华侨文化结合又产生独特的客侨文化,从这些看,客家文化无论是在中华文化、南中国文化、珠江文化,还是海外的华侨文化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文化地位。

  在梅的两大发现意义非凡

  记:通过连续几日的深入考察,您提出“松口是客家人印度洋之路第一港”和“大埔是青花瓷敦煌”的观点,这对您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开发项目有什么意义?

  黄:无论是从联合国选定松口立碑纪念移民开拓这些国家的功劳,还是从各国的人文历史遗产来看,都说明客家人开拓了印度洋之路,松口是客家人海上印度洋之路第一港。这个发现,一是扩大了珠江文化的研究领域,二是将很重要的新港口——印度洋之路,这条被遗忘的丝绸之路重新捡了回来。它有开拓新的丝绸之路的性质,扩大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本身作为前沿地位的重要意义。

  此次考察还让我了解到大埔原来拥有“中国青花瓷之乡”的美称。以前中国销往海外的货品最有代表性的是丝绸和陶瓷,外国人以买到丝绸和陶瓷作为自己身份高贵的标志。所以,“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大埔陶瓷历史悠久,早自宋元时期开始,其陶瓷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畅销海内外。“大埔是青花瓷敦煌”这一历史地位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在文化贸易上的交流将有重要意义。

  我建议,接下来梅州要大力宣传、开展研讨,与其他6个移民广场国进行文化、经济等全方位交流,尽快成立国际学术交流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系列丛书;努力建立印度洋之路经济文化带,定期举行论坛,使松口成为印度洋之路的中心,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希望梅州今后一段时间积极作为,重视这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路一带”的具体行动,造福革命老区,荫泽子孙后代。

(本报记者 李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