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镇如何从“配角”晋级“主角”?
“在一张稍小的中国地图上,要找到中山并非易事。可是,在过去20年里,这里却成了中国新兴企业的摇篮之一,威力、乐百氏、小霸王这些显赫的品牌与一群年龄不过30岁上下的企业英雄先后从这里呼啸而起。这其中也包括著名家电品牌‘爱多’。”2001年,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败局》一书中如此写道。
20余年前,改革开放红利初现,家电行业蓬勃而兴。草创之时,勇者为王,以产品立品牌,用品牌打天下。以2.1亿元勇夺央视1998标王的“爱多”,用1年时间产值就从2亿元飙升至16亿元。随后,承接顺德产业外溢,中山北部三镇黄圃、南头和东凤的家电行业相继崛起。
而今,传奇“爱多”虽已销声匿迹,北部三镇却已发展成为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家电产业集群。只是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以黄圃为代表的北部家电产业带却面临着中小企业众多且渠道单一,以致“千家企业产值总额不及一个格兰仕”的尴尬局面。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中,黄圃镇该如何突破桎梏,抓住家电产业链核心环节,从“配角”晋升“主角”?
■行业观察
一年半数订单依赖两季家电展
企业困境▶▶
8月17日,中国小家电交易会在黄圃镇国际会展中心如期开幕。在今年3.5万平方米的展厅里,汇聚了700多家家电企业,它们来自中山、顺德,甚至1500多公里外的长三角。当天,从健业路到会展中心1号门,短短200米左右的距离,至少还有50家企业在派发宣传手册。这些企业尚属于“蹭展”之列,因为他们没有租到展位。
对于众多小家电生产企业来说,每年春秋两季的小家电交易会不容错过。如果表现好,或许可以拿到年度半数以上的订单。在当前整个制造业不太景气的背景下,这场颇为残酷的“战役”,早在数月前就已打响。
“从6月初,我们就开始为交易会做准备,总投入接近60万元。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来说压力很大。”刘以军是黄圃镇一家微波炉企业的销售负责人,“抓住机会便可获得全年半数以上的订单,否则下半年压力会更大。”在记者的现场走访中,刘以军的说法不断得到印证:拿不到订单的企业可能到元旦就会停产,个别企业甚至有可能倒闭。
“包括小家电在内,中山的传统制造业刚开始多是代加工企业(OEM),不需技术只要订单,原来拿订单主要依靠广交会。后来随着产业链发展和规模扩张,逐步形成一些行业性的展会,如小家电展、灯饰展等。”在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看来,家电企业依靠会展拿订单有其历史原因。
但对于格兰仕这类大企业而言,获得订单的途径要远远多于上述中小企业。对两季家电展的严重依赖,正折射出这些企业在渠道建设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不足。“渠道拓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品牌塑造更加需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品质积累,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都非易事。”刘以军说。
千家企业产值总额不及格兰仕
结构隐忧▶▶
“在黄圃镇,半数订单依靠小家电展的企业占了多半,这与黄圃镇中小型企业占据绝大多数的产业结构不无关系。如果说格兰仕是太阳,那么其他上千家中小型企业便是漫天星星,唯独缺少了月亮级别的企业。”有行业人士这样评价黄圃家电产业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黄圃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其中1057家家电及配套生产企业共创造产值317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3%。而格兰仕一家产值即达188亿元,占去年全镇家电产业总产值的近六成,超过其他上千家家电企业产值总和。
此外,截至2014年末黄圃共有规模以上的家电企业66家,且大部分产值处于5000万元以下。亿元以上企业仅25家,其中格兰仕中山基地已占7家。目前尚无10亿元级家电企业。
上述这种“哑铃式”产业格局,源自黄圃家电产业的发展历程。2005年,格兰仕在黄圃镇马新工业园区建设生产基地。以此为标志,在承接顺德家电产业转移的背景之下,黄圃的家电产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但由于多数中小型企业靠做代工起家,资金不足和技术欠缺便成为阻碍其发展扩张的重要因素。
经过十年发展,黄圃已经打造出包含冰箱、洗衣机、厨卫等家电产品矩阵,也逐渐形成了包括家电配套、整机生产、以及整套解决方案等完善的全产业链结构。黄圃镇副镇长辛孝群告诉记者:“在黄圃,生产一台空调机、吸油烟机、炉具、电饭煲、电磁炉、热水器等所需零部件,小到螺丝螺帽、大到整机外壳都可以足不出镇找到供应商。”
不过,在承接顺德家电产业转移红利的同时,黄圃家电产业也呈现出缺乏自主品牌、以配套生产企业居多、OEM生产为主的现状。多数企业为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国际品牌,以及海尔、TCL、美的等国内品牌家电企业代工或生产配套设备。
相邻三镇定位相似暂无高效协作
产业同构▶▶
至2014年,黄圃镇连同临近的南头和东凤,三镇家电产值已经超过1000亿元。
从外部来看,中山三镇的家电产业多受顺德辐射,承受其部分产业转移,无论是规模还是竞争力都暂处下风;就内部而言,三镇并未形成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小型企业和OEM代工企业众多,并且因为行政区划造成的内部竞争,并不利于行业共性问题的解决。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也在大力推进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突破,希望打破镇区行政藩篱,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让“一镇一品”格局向“多镇一品”、“多品一带”聚变。在此背景下,对北部三镇而言,比内部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共同提升北部千亿级家电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8月中旬,黄圃镇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升级为中国家电制造基地。至此,中山北部千亿家电产业集群中,黄圃是中国家电制造基地、东凤是中国小家电专业产业基地,南头则是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不过在梁士伦看来,“北部三镇构筑的家电产业带目前尚处于地理空间上的产业集聚状态,并没有形成基于产业链、深度协作的产业集群模式。大多数中小企业集中在终端装配环节,产品雷同,附加值不高,内部竞争激烈。”
“我们不能持续搞内部竞争,而应相互协作,要有经济区的概念。”辛孝群表示,“在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链完善过程中,政府是可以有作为的,特别是家电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研发平台的建设。比如南头的华南家电研究院可以为家电企业提供技术印证和鉴定服务,而当前黄圃正在组建的家电行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成立后可为家电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专利申请和维权服务。”
在黄圃镇镇长黄顺欢看来,在北部家电产业带中,黄圃具有交通区位优越、土地资源相对充足、热电优势明显和会展贸易领先等四大优势。“协作发展并非消除竞争,而是各镇区优势互补,找准定位,实现区域内资源的最优配置,比如黄圃便可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区域仓储和物流中心。”
■镇区突围
创新智造: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
“珠三角的中小企业自有一股韧劲,不管大环境如何艰难,总能依靠自己顽强地生存下来,一不留意还会壮大起来。这是珠三角民营企业长盛不衰的源泉,也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这是吴晓波在他的另一本经济学著作《激荡三十年》中的描述。
虽面临诸多困境,但黄圃的中小型家电企业却另辟蹊径,聚焦细分行业进行产品创新,终成隐形冠军;而黄圃镇政府也合谋聚力,搭建多样化公共服务平台,共克行业难题;家电巨头格兰仕,更是在“机器换人”的浪潮下找到了一条机器与工人共存之道。
以生产家电配套起家的黄圃,如今已升级为中国家电制造基地。名称的变化不仅是对黄圃十余年产业发展成绩的肯定,更是在当前市场背景下,黄圃镇从政府到企业对自身的全新定位: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在产品创新和智能制造中真正晋级“主角”。
发力细分领域冲刺隐形冠军
市场定位▶▶
“13年时间,在空气加湿器及其相关领域,我们累计拿下了60项专利。在全国冷雾电风扇这一细分领域,我们的产品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山市连邦电气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玉营指着办公桌上厚厚一沓专利证书,颇为自豪地说。
对于一家中小企业而言,在家电细分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不仅需要准确的市场定位,更离不开长期的技术创新。近10年来,连邦电气一直坚持将年度利润的10%投入科技研发。以该公司研发的冷雾电风扇为例,2012年至今,已经持续推出三代产品。从第一代产品将电风扇和加湿器的简单组合,到第二代产品实现一体化组装,再到第三代产品空气加湿器的技术革新,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需要连邦电气的研发团队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质成本。该企业去年推出的第三代冷雾风扇便包括连接头、整机设计和雾化装置等三项专利。在天猫平台,记者检索发现,该产品在冷雾电风扇单品销量排行榜上独占鳌头,且月销量是第二名的2倍以上。
“聚焦细分市场,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成为该领域的隐形冠军,是中小企业在当前形势下一条有效的突围之路。”黄圃小家电展主办方黄圃国际会展中心负责人史宗星认为,“对于中小制造企业而言,一缺乏资金投入,二没有税收优惠,三缺乏强大的社会资源,这就逼着这些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杀手锏——针对性的市场和创新性的产品,否则等来的只会是残酷的优胜劣汰。”
在黄圃,家电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并非只有连邦电气一家。“在电视上看到宝莱特净水器中标中国载人航天唯一使用品牌,才发现这原来是我们黄圃的企业。”辛孝群说,“我们很多中小企业家非常低调,相信在细分领域存在着很多像联邦电气、宝莱特这样的隐形冠军。”
聚焦细分领域寻求突破,已逐渐成为家电行业的共识,也成为黄圃推动新型专业镇建设的重点。据了解,目前在相邻的南头镇,已有25家家电企业在全国细分行业中位列前五。
集中行业力量攻克共性难题
公共平台▶▶
对连邦电气和李玉营而言,60多项专利带来的不仅有骄傲,还有隐忧。因为相比于自主研发,抄袭和模仿太过容易。
连邦电气花费三年时间、投资数万元研发的冷雾电风扇,市场售价不过400元。在该产品推出短短数天内,市场便出现了同类产品,并且售价更低。出现这种情况,李玉营一般不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去维权,“因为取证比较困难,走法律程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太高,中小企业根本耗不起。”
李玉营面临的专利维权难现象并非个案。在每年的小家电交易会上,专利侵权和维权的博弈也会不时上演。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展会主办方会邀请工商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窗口,受理侵权投诉;另一方面,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厂家在常规展厅之外,还会设立一些“隐形”展厅,只对有交易意向的经销商开放,以防专利被侵权模仿。
专利保护、技术改造和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突破,是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几大难题。对此,黄圃镇已经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其关键环节是由政府牵线,通过与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建设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攻克行业共性问题。
早前,黄圃镇引入山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黄圃镇科技创新中心,该中心成立后通过培育优力设计、新宇科光电等创新型企业,来为黄圃家电制造企业提供覆盖产品设计、生产线改造、品牌营销在内的全流程工业设计服务;近日,黄圃镇与广州铂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山市首个镇级机器人工业技改公共服务平台,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全镇100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此外,该镇目前正在积极运作成立家电行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成后将作为北部家电产业带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家电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专利申请和维权服务。
辛孝群建议,在北部家电产业带内部,三个镇区在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上可以实现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比如家电技术检测、质量体系认证平台在南头,专利申报维权平台则可以设在黄圃。
“全员技工”实现人机共存共舞
智能制造▶▶
近两年,在珠三角众多的制造企业内,“机器换人”浪潮愈演愈烈,减员增效让很多企业尝到甜头。不过也有诸多行业观察者在追问:“机器来了,人将去往哪里?”
格兰仕作为黄圃家电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而且其推行的“全员技工化”战略,为人和机器的共存共舞提供了舞台:在格兰仕黄圃基地的两器(冷凝器和蒸发器)车间,2013年的员工约为720人,年产量在200多万件。此后,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在人数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产量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去年的产量已达400多万件。
“‘机器换人’这种说法,对格兰仕来说并不准确。格兰仕进行技术改造的目的并非把工人赶走,而是出于企业提高智能化水平的内生需求。”格兰仕(中山)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云飞表示,“格兰仕一直坚持‘人是第一资本’的理念,并从2013年开始实施产业工人全员技工化制度。智能制造包括智能设备和高素质产业工人两个方面,格兰仕的方法是要将技术改造和产业工人技工化同步推进:在完成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的同时,打造一支适应智能制造体系的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格兰仕的智能化战略并非简单的技术改造,而是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媒介,覆盖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设计研发、生产流程、用户体验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智能化升级。而这也代表着黄圃家电制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最高水准。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黄圃镇常住人口147058人,其中从事家电产业54613人,占常住人口的37.14%,占从业工业生产人数的71.12%。这一数据反映,当前黄圃家电产业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此背景下,黄圃镇机器人工业技改公共服务平台的成立正当其时。
“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发现,黄圃镇有一家大型家电企业花费巨资从日本引进了4台用来搬运码垛的机器人,但是由于员工不会操作,只能闲置在那里。”黄圃镇机器人工业技改公共服务平台合作方——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辛志表示,“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除了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的硬件支持和解决方案的设计,还将建立一所‘库卡大学’,专门培养可以操作这些智能化设备的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