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村“北帝诞”飘色巡游 超5万人参与热闹
“色仔”高高在上,却不害怕,据悉,“够胆”是挑选飘色苗子的原则。
村民舞龙巡游。
舞龙、飘色巡游、搭台唱粤剧、扬威世界的广东木偶戏……昨天是传统的三月三“北帝诞”,广州市海珠区黄埔古村从早到晚鼓乐喧天,超过5万名村民和市民游客参加这一民间盛会,盛况空前。从一大早的斋席、上匾仪式,到中午的巡游、木偶戏、粤剧私伙局、晚上数百席“阿公饭”,原汁原味保留民间风俗。随着黄埔古村的历史文化不断被挖掘,很多游客专程前来,成为广州一大休闲名胜。
文/广州日报记者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记者骆昌威
今年的北帝诞适逢周六,虽然中午时分天降大雨,黄埔村的盛会仍吸引了超过5万名市民参与。对于黄埔村民来说,盛会从早上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早上六时就开始在北帝庙(玉虚宫)前煮斋,向前来祈福的乡亲供应。其间,锣鼓不间断,最热闹的中午1时举行的飘色巡游。番禺潭山村是黄埔村的老表村,每次黄埔村北帝诞庆典,都会派出近百人的飘色队前来助兴,只见二十二台传统飘色和一龙一凤两条女子班的龙凤出场,伴随着锣鼓鞭炮,从黄埔村牌坊出发沿着村内巡游,两边挤满了超过五万名群众,场面热闹非常。
其叔是潭山飘色的领队,他说自从黄埔村恢复北帝诞庆典的传统,潭山几乎每年派飘色参加。前几年,黄埔村还选拔了“色仔”苗子专门送到潭山接受培训。只见十六名“色仔”在两三米高的色架上气定神闲,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色仔有男有女,从三岁到八岁不等,究竟如何选拔。其叔透露,关键是“要够胆,不害怕”再加上身材苗条,不能是肥仔肥妹。四岁的黄耀去年就开始做“色仔”,面对几万人一点都不紧张。7岁女孩许铭彤已经做了几年“色仔”,她还希望可以做下去。
最细处只有手指粗的飘色是如何承受一个孩子的重量?其叔透露,飘色选用的材质是黄铜,既能安全承重又有可塑性,可以塑造各种形象。
上匾:年龄尾数为“一”村民 名字刻北帝庙牌匾上
黄埔村的玉虚宫,又称北帝庙,建于北宋年间,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庙里还保存了8块重修北帝庙的碑记,上面刻有1755年《重修北帝庙碑记》中“黄埔税口肆员”等重要文字资料。每年北帝诞,是玉虚宫最鼎盛的日子,昨日庙里庙外都聚满了祈福的村民。其中,最受瞩目的是黄埔村的传统习俗——上匾。
所谓“上匾”,就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黄埔村要给年龄是41、51、61……直至91岁的村民“上匾”。前些年,还有101岁的老寿星。村中老人介绍,这个传统早在乾隆年间就在黄埔村实行,凡是41岁以上的男性村民,每逢年龄尾数是“一”的当年三月三,集体到北帝庙举行朝拜仪式,并把名字刻在一块牌匾上,每隔十年更新一次,只要村民在世,逢“一”的年份,都会上匾,直至他们去世,如果91岁的老人,名字就会在六块牌匾上出现。
有村民告诉记者,“在北帝公生日这天上匾,寓意与北帝公‘同日生’,福寿延绵,这其实是一种祝寿和祈福的做法,可以凝聚同年的宗族村民的感情。”
“阿公饭”:粤剧粤曲唱足一天 备数百围桌椅吃饭
除了“上匾”,黄埔村中也有“全天候”的大戏表演,在祠堂街舞台以及近年重新修缮的美石冯公祠上,私伙局、戏曲爱好者轮番上阵,粤曲粤剧唱足一天。闻名中外的广东木偶剧团还上演了精彩的木偶戏。
这边厢,村民街坊游客兴致勃勃看表演。那边厢,夏阳大街、吉辰大街、祠堂街等主要街道已经摆上数百围桌椅,吉时一到,各个姓氏的村民、宗亲兄弟便齐聚一堂,吃“阿公饭”。
记者了解到,黄埔村中几大姓氏对于北帝诞活动都积极参与,全部活动都是由各个姓氏共同完成的。其中,黄埔村北帝诞当天吃阿公饭的习俗多年来一直延续,由乡长统一负责,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了各姓氏各自负责围数统计登记工作。
荔湾区源溪乡提前举行北帝诞庆贺活动
三月三改衣穿,吉利!
广州日报讯 (记者骆昌威摄影报道)前天是农历三月初二,荔湾区的源溪乡已提前开始庆祝北帝诞。当天下午,源溪乡的村民及醒狮队提前在村口,鸣鼓点炮,迎接附近的各乡村民及醒狮队到来,表演武艺,齐进晚餐。
据悉,源溪乡开村900多年,每年都会举办庆北帝诞的活动,今年前来联谊的村多达十多个有六百多人。因历史上曾并泮塘村互为老表关系,每年三月初二、初三两村都会带上酒礼,鸣锣醒狮相互走访拜贺。荔湾泮塘、源溪、西场、南岸澳口、坑口、茶滘,白云区三元里村、王圣堂村,东山杨箕,南海盐步等地的20多支狮队也都前来祝贺并参加巡游活动,场面宏大,吸引了大批市民观看。庙会期间,有摆花山、放爆竹、演戏酬神、醒狮表演等活动,并有八音锣鼓、民间武术、民间杂耍表演等节目助兴。还有人专门帮人“改”衣服,据说,穿上这天“改”的衣服会更吉利,孩子穿了能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