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盈:我不会去纯粹考虑戏剧的商业价值(图)

02.06.2014  01:25

语文课》剧组排练照

黄盈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唐云云)青年戏剧导演黄盈执导的两部话剧《语文课》、《黄粱一梦》近期分别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和国话小剧场热演。记者于5月26日在人艺实验剧场观看了《语文课》,重回课堂回忆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也感受了极强的互动气氛。6月1日,记者采访了有戏剧界“一戏一格”美誉的黄盈,畅谈了戏剧创作中传统与现代连接、教学相长中保留学生个性、创作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等话题。

  黄盈表示,生活背景、根植土壤对自己的创作非常重要;自己是创作者,任务在创作和培植新人,而不是在纯粹盈利,所以要打破商业价值的固有判断。

   不断尝试不同的戏剧形式

  黄盈自1998年开始推出第一部戏剧《理性动物》,到2014年话剧新作《语文课》问世,16年来有36部作品的积累。他不仅多产,而且尝试了各式剧种,包括世界大师的经典名作、 新京味三部曲、形体戏剧、音乐剧、多媒体作品等等。

  当记者问到是否有意进行多剧种探索时,黄盈表示,“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表达内核,呈现出不同的戏剧形式。表现市井题材,就比较适合用写实手法;表现都市生活的题材,选择音乐剧的形式比较合适;像《语文课》则选取了更为开放互动的形式,带领观众回顾12年的语文课演变。因此,我不会让自己局限于某一样式,而是根据领域、话题去进行风格的调整。

  “当然,这种尝试也与个人性格有关,”黄盈坦言,“随着创作的深入,更容易去尝试不同风格,取得融会贯通的效果。2008年时推出的《西游记》就开始带有互动的形式,剧作本身游戏感强,很热闹;到了2009年的《马前马前!》延续了互动性,体验性更强;到了今年的新作《语文课》,观众融入戏剧本身,甚至成为 ‘演员’。不断将自己的知识、结论、判断融入作品中,是个性使然,也推出了不同的戏剧形式。

   文化修养是走出国门的自信基石

  黄盈是地道的北京人,自小的生长环境对他的戏剧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还专门推出了表现当代北京文化的新京味三部曲《枣树》、《卤煮》、《马前马前!》。他表示,在戏剧创作的初期,推出了很多世界大师的经典作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生活背景、根植土壤对自己的创作非常重要。

  “《麦克白》、《黄粱一梦》都曾在国外演出,当面对国外观众的时候,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拿出具有自身背景、文化修养的作品,才能赢得他们的认同,也才是我作为中国人自尊、自信的基石。《黄粱一梦》在法兰克福演出的时候,不得不加演,有20多位德国观众为了观看演出买了站票。他们本身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有热情的,也意识到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强盛不可忽视的。他们的关注点在于‘中国是怎么回事’,我们要展示给他们看。而且在国际交流中,越是与国际同行对话,越发现自己已有的美学滋养的重要性。在有国际视野的同时,必须有坚实的中国传统艺术基础,将两者结合。”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连接

  相较于林兆华、孟京辉等前辈导演要跟舞台样式进行“搏斗”,黄盈认为,他所处的戏剧创作到了一个更容易接受传统和现代形式融合的时代。“不管是写实,还是写意,我们身上的禁忌少了,可以选择的空间多了,可以去冒犯一些东西。我们可以回归传统,这不意味着非要去打破‘第四堵墙’,更不会为了打破而去打破。相反,很多传统的东西到了现在反而是前卫的了,它们丝毫没有落伍。例如《黄粱一梦》题材来源于中国传统故事,是一种新国剧的样式,是对传统的挖掘。但戏剧开头时出现的淘米的情境,却又是采用了西方剧场的方式。传统和现代形式得到了融合。

  黄盈认为,中国传统的基础立足于农业文明,如今商业文明和城市化的进程对传统是一种打破。“所以不能固守传统、复制传统,不能不一成不变。要以古人为基础,思考现代和未来;更要立足现代,找到古代和未来的联系,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连接。

   教学相长:不将学生纳入经验体系

  黄盈目前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担任教师,对于教学相长深有体会。作为执导三十余部作品的他,仍始终将教学放在第一位。因为在他眼中,导演是对一部剧负责,教师是对一群未来有可能成为艺术家的人负责。“我一个人十几年年创作了36部作品,可是如果我的学生每人创作一部剧,36个人就有36部剧了。他们未来很可能会成长为很优秀的艺术家,创作更多的作品,给更多的观众以启迪。

  “在指导学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中,我们会不断花时间去讨论。我有经验,他们却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维,灵感乍现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我始终认为,超出经验的部分是很可贵。我要做的不是将他们纳入经验体系,而是教授他们打下扎实基本功的同时,保留他们可贵的个性。创作者本来就不能局限于同一个模式方法,所以发挥个性是很重要的。

  打破商业价值的固有判断

  对于导演本人会投钱到剧作中,黄盈有着自己的理解。“现今的戏剧创作环境,需要面对商业准则的衡量,因而有了成功模式,在面对市场时,导演需要让剧作更保险,态度也很谨慎。但这也容易导致创作者的裹足不前,毕竟现今的戏剧市场不完善,只有更丰富更大量的作品推出,才不至于创作萎缩。所以我更希望自己以创作为重,去创新,去不断尝试新鲜领域,以艺术创作价值作为考量,而不是去纯粹考虑商业价值,去复制成功案例。即使面对市场,我也会首先明确自己是创作者,任务在创作和培植新人,而不是在纯粹盈利。这样的话,对于一些商业价值不那么明显的剧作,我是会自己拿出资金支持的。

  “但也因为明确自己创作者的身份,我的始终放平心态。《语文课》以教育为话题,比较沉重,从商业价值来衡量,是有冒险的成分的。但推出后,票房口碑都还不错。这是一种对戏剧样式风格的尝试,也证明了它的商业价值。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样做有很多创作收获,也可能会多一点带动行业,对整个戏剧生态产生影响,让气氛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