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黑宽带”生财之道:分拆带宽来赚钱

28.02.2016  22:51

原标题: 揭秘“黑宽带”生财之道:分拆带宽来赚钱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民营宽带运营商由于没有网络资源,全部依靠基础运营商的网络来展开业务,在此间他们会分拆网络资源来赚取更多的利润,分拆的越多赚得越多,却忽略了宽带服务所应具备的速度和安全。

   民营宽带运营商的角色

  宽商智库民营宽带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介绍,没有获得工信部试点牌照的民营宽带都可以称之为“黑宽带”。 据了解,“黑宽带”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三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即宽带批发商或经销商。在很多地区,由于基础运营商投资力度有限、建设进度相对滞后,以及小区物业不配合或收取高额“入场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不合理费用,基础运营商只承建骨干网,而从骨干网接入到最终用户的这段网络被称为“最后一公里”,基础运营商往往与民营宽带企业合作进入小区或农村。这其中也分为几种模式:自建模式,“最后一公里”的网络由民资企业自建;转售模式,就像现在已经开展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一样,民企不自建网络,从基础运营商那里租用接入网络资源。在这两种模式中,民企都以自有品牌向用户提供上网服务。

  另一种则是没有得到三大运营商承认的“黑宽带”,并没有经过基础运营商的正规渠道获得带宽资源。有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透露,基础运营商分为集团、省级分公司、地市分公司,一些地市分公司为了完成业绩考核,往往将闲置的带宽资源委托熟人倒卖出去;此外,也有一些个人和黑组织,购买运营商的宽带之后,租下几个房间成为“机房”,对外则是使用“电脑维修”、“电脑培训”等实体门店的招牌,将宽带网络经过一个大的路由器分到每一个点,每个点的铁盒子再分到每一栋楼的白盒子,里面放置一个路由器连接到用户。

   分拆带宽来赚钱

  基于上述两种角色,民营宽带运营商的赚钱方式也略有不同。作为被基础运营商认可的民营宽带运营商通常通过宽带“最后一公里”的输送来赚取一定的费用,然而在此间,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有些民营宽带运营商则打起了歪主意。他们会和基础运营商所不认可的民营宽带运营商一样,做起“批发”的买卖。

  通信专家项立刚介绍,一家民营宽带运营商会租用较大带宽的网络,然后再将其最大限度地分为多个分支网络,租用给客户。以100M的带宽为例,按照每户1M的形式批发分接,能够服务于100多个用户,以中国联通在北京地区的资费计算,100M宽带1980元/年,分接给100个用户,每条宽带资费大概每个月100多元钱,一年下来就有十几万元的暴利。

  项立刚进而指出,为了保证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民营宽带运营商的做法就是以用户数量保证利润,而用户数量不断加大的同时,网速就会受到更多的影响。“很多用户办理的10M宽带并不是指独享10M,而是说宽带最高能跑到10M。因此,独享宽带的说法都是骗人的。”项立刚坦言。

  早在去年7月,工信部就印发了《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要求有线宽带接入速率的平均值能达到签约速率的90%,对一些中小型宽带厂商来说往往大多时候难达到,但由于目前尚未有一个明晰具体的测试标准和方法,用户实际感知的网速与运营商承诺的有所出入。

   监管缺失

  在业内人士看来,“黑宽带”如此肆虐横行,无疑会给消费者、传统运营商和社会治安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和损失。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说,付出了高速宽带的价钱却享受到的是低速宽带的服务,有时候还会出现跳IP的现象,对于网络质量要求高的工作或游戏延迟程度很高,消费体验肯定是很差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其次,“黑宽带”由于表面上的价格优势,往往能获得大量用户,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基础运营商的抢口,基础运营商损失不少潜在用户;而且“黑宽带”经营者在吸引消费者时往往打着基础运营商的旗号,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会以为自己上网的糟糕体验源于基础运营商,间接造成了对基础运营商品牌形象的毁坏。

  此外,由于“黑宽带”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也会导致网络诈骗、网络色情交易等违法事情的发生。“山寨宽带”商们购买宽带拨号时登记的地址是在所谓的“机房”,但是实际用户的地址却是分布在小区或村子里的上百甚至上千居民家中,这种“黑接入”是造成信息暴露的一大途径,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木马轻易获取用户大量的个人信息,给用户带来不小麻烦,同时也造成了对社会治安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