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九成瓶装气来自“黑气站”,市燃气行业协会秘书长认为:“黑气站”100%掺假

16.07.2014  13:58
摘要:本周一,市政府常务会议透露,广州九成瓶装液化气来自经营黑点!面对这一惊人的数据,广州市燃气行业协会秘书长蔡大华坦言,由于现行国家标准对瓶装液化气供应站提出了较高要求,一些供应站企业很难拿到许可证,因此铤而走险开起“黑气站”。

    7月15日,白云区西约大街一杂货店门口放着煤气瓶。实习生 陈浩森 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本周一,市政府常务会议透露,广州九成瓶装液化气来自经营黑点!面对这一惊人的数据,广州市燃气行业协会秘书长蔡大华坦言,由于现行国家标准对瓶装液化气供应站提出了较高要求,一些供应站企业很难拿到许可证,因此铤而走险开起“黑气站”。蔡大华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推广管道天然气,同时合理规划瓶装气供应站。

    正规气站规划滞后 致“黑气站”猖獗

    广州市城管委此前的统计显示,广州拥有正规牌照的供应站不足400家,而各种“黑气站”却有2000多家。广州为何出现数量如此庞大的“黑气站”?

    “这不是‘广州特色’,很多大型城市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国家标准对供应站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得企业很难拿到许可证,自然就铤而走险。”蔡大华介绍称,目前瓶装液化气建站执行的是《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该规范提出,瓶装液化气供应站可分为三级,其中最低等级的Ⅲ级供应站需是单层建筑,而且不得与住宅、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毗邻,此外还提出了其他限制条件。

    “国标要求的单层建筑、不得与住宅等毗邻,在广州城区几乎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进行建设。国标都达不到,更不要说广州提出的其他条件。”蔡大华认为,国标提出了高要求,但在规划时没有纳入考虑,也就没有留出地块进行配套开发。

    随着广州经济不断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正规市场始终无法形成,这就给‘黑气站’可乘之机,巨大的需求就这样流入了‘黑气站’中。”蔡大华称。

    蔡大华表示,管道天然气的使用可以消化瓶装气的部分市场,但一些老楼和餐饮店仍需要瓶装气,这就需要政府在未来的规划中统筹考虑。

    蔡大华建议,广州能否在坚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适当放宽供应站的建设标准,让部分“黑气站”转变为可以领证的合法供气站,从而引导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