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色印迹 | 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挥部和驻军营地遗址:英勇事迹世代相传 红色精神催人奋进

23.05.2021  23:22

五月的高镇低村,阳光明媚,万物生长。苍苍古榕、红瓦灰墙、小桥流水……这里弥漫着悠久的古村气息,诉说着村子的久远历史。沿途,老人成群闲聊、妇女拉拉家常、年轻人忙碌工作,村里一派活跃景象。

记者近日先后走访了“悦南熊公祠”和“苏氏宗祠”,也就是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挥部遗址和驻军营地遗址。作为低涌村土生土长的村民,85岁老党员熊任宁一路给记者介绍遗址的历史故事,并且追溯到其10岁时的抗日时期,他自豪感慨,“是三龙大队,是中国共产党,保护了人民,保护了这方水土”。

三龙大队的英勇事迹被代代相传,让历代传承的红色文化深植于低涌村。昔日的战火硝烟已散,但在那血与火碰撞的年代,三龙大队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光辉历史,铸就的红色精神,一直被世人铭记、催世人奋进。

▲悦南熊公祠

开辟抗日根据地 打响低涌保卫战

悦南熊公祠——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挥部遗址位于高埗镇低涌村熊二村民小组,宗祠建于1781年,1931年重修,三开间二进两廊合院式布局,砖木式结构,硬山顶,龙舟脊,抬梁与穿斗式梁架,碌灰筒瓦,滴水剪边,青砖墙,红砂岩门框、勒脚。作为驻军营地遗址的苏氏宗祠则建于1713年,1983年重修,和悦南熊公祠的构造相差无异,两者经过时间的洗礼,现今都保存着浓厚的历史韵味。

据《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一书记载,为开辟东莞水乡抗日根据地,1944年9月19日,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200多人在大队长谢阳光、政治委员何清的率领下挺进高埗镇低涌村,指挥部设在低涌悦南熊公祠里。三龙大队进抵水乡低涌的第二天,驻高埗、道滘的地方反动武装刘发如部,集中500多人进攻低涌。三龙大队在低涌群众配合下,打垮刘发如部三次冲锋后,奋起反击,迫敌撤退。三龙大队初战告捷,毙伤刘发如部20多人。

部队到达低涌,进行了几次较大的战斗,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如粉碎日军的“扫荡”,俘虏伪军“抗红义勇军”团长李女,击退伪军李潮部的反扑,攻克盘踞在高埗的刘棠伪军,解放高埗村,在蕉利击退日、伪、顽军的联合“围剿”等。三龙大队在低涌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农会、妇女会、民兵大队和儿童团。

尤其是1945年1月18日晚,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和猛豹大队联合攻打东莞高埗敌据点。这两支部队在低涌抗日自卫大队的配合下,攻下敌炮楼4座,解放了高埗。此战,共毙伤俘敌250余人。东江纵队和低涌抗日自卫大队共牺牲11人。高埗战斗的胜利,震撼了水乡之敌,在10天时间内,芦村、下江城、凤涌、望牛墩等地的伪军共有240余人投诚,水乡地区大部分获得解放。

1945年4月23日,三龙大队撤出水乡。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青龙队、蛟龙队等部队也曾进驻低涌悦南熊公祠,作为临时指挥部。2004年1月,悦南熊公祠——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挥部遗址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苏氏宗祠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

昔日的战火纷飞早已烟消云散,如今低涌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三龙大队指挥部遗址和驻军营地遗址面前,一条小河蜿蜒流淌,两旁居民楼拔地而起,村居环境日益改善,村民们茶余饭后便在凉亭下纳凉、聊天,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幸福。

生于战火年代的85岁熊任宁是低涌村村民,也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后,现在每天都会骑着单车到村口与人闲聊,车篮里时常放上一份党报,闲暇时阅读。谈及村子的变化时,熊任宁不胜感慨,曾经“道路不平、电灯不明”“单车也没地方放”的低涌村现在变成了绿树成荫、房屋成片的“活力村庄”。“从前,这里是炮台。”熊任宁说,从前的炮台现在也俨然变成一座凉亭,“坚守”在悦南熊宗祠门口不远处。

当时战火纷飞、兵荒马乱,学习、生活也都受到干扰,听到‘土匪来了’就跑,也不敢跑远,怕被抓走。”熊任宁谈到他当时只有10岁的那个战火年代,当时日军到达东莞后,水乡的村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保护了我们,即使当时他们的生活也很艰苦,衣食住行都成问题,但他们还是不顾性命危险为我们出力。”说着,熊任宁不禁唱起了描述当时游击队艰难生活的歌谣:“一餐半斤米,二钱油,食唔饱,训街头……”。

▲熊任宁

据了解,当时低涌作为东莞水乡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低涌人民在抗日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其中很多当地人民自发组织积极支援共产党,成为共产党的“联络人”和“后勤团”,不仅帮助共产党传递重要情报,还为共产党运输战斗物资、保障后勤等工作。熊任宁说,“当年我大概10岁,是儿童团的一员。三龙大队来到之后经常组织活动,我们小团员就负责宣传活动,号召大家拿起武器、保护自己。我的阿婶黎清同志也参与过三龙大队,她主要负责妇联的相关工作。

如今,三龙大队的英勇事迹和低涌村民的爱国心切代代相传,“东纵精神”得以延续,低涌村的红色文化持续焕发活力、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里充满光荣的爱国传统和革命传统,现今也成为年轻一代重要的红色教育主题。

据了解,为了将低涌的红色革命精神代代传承,近年来低涌村将祠堂和遗址进行修缮,还通过组织活动,传承红色精神。如组织一些高校学生进行参观学习等等。目前这里已成为东莞红色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另外在一些特殊节日,一些村民也会前往悦南熊公祠、苏氏宗祠祭拜,缅怀抗日战士,传承红色精神。

文字:梁盘生 实习生 梁铭贺

摄影:梁盘生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