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照亮别人的人

28.01.2015  08:43

  沈德良

  在《光明日报》报道前,即便借助“万能”的网络,也无法搜找到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院长贺晓英的半点踪迹。然而,仅仅两天时间,她的事迹便随着网络不断聚焦、走红。

  28年来,贺晓英在光荣院院长的岗位上,默默抚慰、悉心照料着117位革命老人;她平凡中流露出高尚,犹如一位邻家大嫂。

  桑植县洪家关,是一个与新中国历史割离不开的地方,这里承载着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也是包括贺晓英爷爷在内83位烈士的诞生地。

  作为烈士的后人,贺晓英清楚地知道,自己服侍的每一位老人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都是一段壮怀激烈的记忆。“光荣院里的老人们幸福,我就幸福”,既道出了贺晓英利他的奉献精神,更体现着她内心深处的那种“家国情怀”。

  时下,更多的人把财富积攒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志,贺晓英却把照料革命老人的光荣院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在烧火、喂猪、送饭喂饭、种菜等琐碎、平凡中享受生命的快乐,在老人们亲昵的称呼、由衷的道谢中回味自己人生的价值。可以设想,倘若沿用世俗的思维,可能无法理解她的选择,也无法接近她的内心世界。

  利益多元的背后,存在着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期待每一个人都修炼出像贺晓英如此高尚的道德情操显然不现实。但贺晓英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身边就会多一份感动,多一层温暖,少一些冷漠与陌生。

  站在高尚与世俗的交汇处,贺晓英犹如一处路标。套用曾经很流行的一句话—你若光明,世界就不会黑暗。贺晓英就是一个能照亮别人的人。

  面对记者的采访,贺晓英无法用时髦的语言提炼出自己的人格魅力与高尚情操,但她朴素的表达显然能让人感觉到,她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的光辉,以及她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所表现出来的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可以熏陶人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品行。

  从历史中感悟前行的力量,用坚守感动他人。这正是一笔社会稀缺且期待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