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街道“小步稳走”的扶贫双到之路
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孩子们读书不再难、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数千元增长到5万元……这是南湾街道帮扶下的海丰赤石新城村正在发生的变化。
赤石位于粤东海丰地区,曾是红二师、红四师、东江纵队第六支队,以及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以新城村为例,约20 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有耕地3547亩,6个村民小组核定贫困户79户共263人,主要以种植水稻、番薯、葛薯等为生。
深圳市龙岗南湾街道对口帮扶新城近一年以来,以群众路线为指导,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投入232万元,通过输血救贫、造血脱贫、教育治贫、建设 扶贫等方式,“小步稳走”,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切实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
今年4月16日,省长朱小丹在 汕尾市调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南湾街道对口帮扶海丰县赤石镇新城村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称赞“新城村的扶贫开发,既帮助农民增加了收 入,又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造林绿化、安居工程、水利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公共服务等统筹推进,小投入、见效大,做法务实,值得推广”。
文/图:
陶清清 邓东宣 黎志星 吕润
●全面布局
梳理六大热点问题
小处着手小步稳走
2013年7月,南湾进驻新城村开展扶贫“双到”工作,提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思路,随即入户走访、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梳理出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制约新城村整体发展的六个主要问题。
据介绍,新城村没有自来水系统,村民“靠天喝水”,全村没有一条自来水管道,村民几乎全部都是饮用山泉水、井水,不仅饮水卫生没有保障,如遇到恶劣天气,就会出现用水困难,甚至无水可用的情况;人居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较为匮乏,村道四处可见“脏乱差”现象,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损坏普遍;村里公共资源匮乏,缺少服务平台。新城小学多媒体教室、体育场等“六室一场”硬件设施空白,面临被撤销危险,105名学生面临在家门口就近上学难题;村委办公楼建于90年代 初,使用面积仅有30多平米,且设施简陋、多处漏水,此外没有任何其他可供村民办事、议事、参事的服务场所;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经济组织空白、产业规划空白、集体收入空白的“三空白”现象,村民仍按照自然经济形式,以户为单位种植水稻、葛薯等农产品,村集体“火车头”也亟待提升。
在广泛征求村民小组意见后,南湾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新城村实际情况,确定了“因地制宜、先急后缓”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年帮扶工作方案,落实帮扶资金232万元。
“从群众需求最大的地方下手,小步稳走,循序渐进。”这是南湾扶贫“双到”的明显特色。新城村水口自然村贫困户关乖其的小孩因出生证明丢失挂了8年“黑户”, 驻村工作组多次协调,解决了其入户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问题。就这样,南湾街道一步一个脚印,全力解决村民提出的实际困难,努力做到“为民、务实”“真扶贫、 扶真贫”。
●贴心帮扶
从输血救贫到造血脱贫
从建设扶贫到教育治贫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新城村基础薄弱,必须先输血才能实现造血!”南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发动了街道企事业单位、8个村改居社区、商会、两新组织党员一同参与,发动全社会资源扶贫。此外,还重点加强新城村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投资开发蔬菜种植基地,推进产业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安全饮用水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缮提升 学校教育和文化休闲设施,走出一条从输血救贫到造血脱贫,从建设扶贫到教育治贫的有效路径。
去年9月,在南湾街道扶贫工作组进驻新 城村不久后,台风“天兔”过境,给新城村造成了重大损失。南湾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与驻村工作组联系,同时紧急拨付10万元用于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针对新城村贫困人口多的情况,南湾街道采取“输血救贫”策略,组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慰问活动,动员每个社区股份公司对口帮扶新城村一个村民小组,先后筹集帮扶资金40万元,着重解决了新城村低保贫困家庭春节防寒和基本生活物资缺乏等实际困难。
“要通过农业升级,实现产业造血。”南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新城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以及经济组织空白、产业规划空白、集体收入空白“三空白”问题,他们一手抓农业升级,一手抓产业造血,帮助村民提高自身脱贫能力:他们资助5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每户1000元发展种养补助资金,用于购置种子、化肥、农药、种苗和场地建设;成立“湾城种养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自主自觉加入合作社,推行专业化、规模化、订单化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并积极联系深圳企事业单位食堂采购,有效解决产品销路;按照“物业+产业+就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投入100万元帮助新城村入股深圳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为集体经济每年至少增收5万元。
为全面改变新城村的落后面貌,南湾对新城村基础建设实施四大工程:一是饮水工程。动员辖区商会、企业和社区捐款48万元,同时发动新城村各村民小组采取以工 代赈的方式,新建自来水塔2座,铺设供水主管6000米及入户分管数万米,让435户村民全部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同时,南湾街道还准备对村内2座小型水库和农田灌溉水渠进行整修改造,解决靠天保收的问题。二是安居工程。针对24户特困家庭住房低矮危旧等问题,采取街道补助、社会捐助和村民自助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启动24户危房改造工程,已发放首期改造资金12万元。三是服务工程。针对村委办公楼极其简陋的问题,街道筹集资金100万元,准备为村委建设村民服务中心大楼,按新农村建设需求设置党团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功能服务室,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设计。四是旅游工程。针对新城村历史人文深厚,自然环境优越的特点,南湾街道帮助村委以新城古寨为中心,投入100万元打造了一座集历史文化、生态休闲、农业旅游为一体的村前公园;同时,还筹集社会资金10万元,配套建成了无公害厕所1个、垃圾池2个。
贫困户肖金华的女儿陈美娜目前是北京服装学院大一学生,可谁知道一年前,她差点因贫困无法圆大学梦,南湾街道领导了解后及时资助其1万多元,并继续跟进辅助。“送出去一个小孩,带富一个家庭。”这是南湾教育扶贫的真实写照。他们一方面对部分零就业家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推荐17名青年农民外出务工,支持新城村“两委”干部到南岭村社区和海丰电大脱产学习;另一方面,针对 新城小学“六室一场”设施空白、面临停办的情况,通过自身财政投入和筹集社会资源,共投入40万元为该小学新建了一个标准篮球场、一座公共厕所,并改造了2间多媒体教室,对破损严重的门窗进行整体更换,使得该小学硬件设施迅速提升,顺利通过广东省规范化学校达标验收,该村105名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教育。
●初显成效
“两个组织”一起抓
山村“新城”正崛起
经过南湾街道扶贫“双到”工作一系列的努力,新城村开始旧貌换新颜: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巩固,4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已实现人均纯收入4500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数千元增长到5万元,超额完成第一年扶贫规划的目标任务。
广大贫困群众致富热情明显高涨,尤其是通过湾城种养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的讲解示范,以及深圳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的合作带动,经济林木、生态农业、农业旅游等新概念正深入人心。
今年3月,新城村“两委”班子顺利通过换届选举,67岁的老支书洪木才向47岁的新支书兼新村委主任洪纪声顺利交出班子重任,新一届村委班子不仅实现老、中、青搭配,而且覆盖6个村民小组,得票率达到九成。
新城村通过实施自来水工程、安居工程、村民服务中心、无公害公厕、垃圾池、学校改造等基础建设,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脏乱差”现象减少,全民齐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氛围日益浓厚,一座名副其实的山村“新城”正在崛起。
南湾街道相关负责人颇有感触地表示,扶贫工作必须做到“两个组织”一起抓,既要抓党组织建设,也要抓经济组织建设,要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来保障经济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经济发展播种机作用;也要通过加强经济组织建设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让村民切实体会到党在基层执政治理的实惠与好处。
“更重要的是,扶贫还要与践行群众路线相结合,打通联系服务扶贫点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扶贫资源用在刀刃上,把民生工程建到老百姓心里去,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策划 杨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