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奖补让乡村更宜居

09.06.2016  16:51
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曾是蕉华管理区莲塘办事处石一生产队200多村民出行面临的问题。

 

 

 ●本报记者  张  柯

  通 讯 员  钟渊元

  “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曾是蕉华管理区莲塘办事处石一生产队200多村民出行面临的问题。如今,泥土路实现硬底化,取名为“长寿路”,过去的“断头路”也成串联家家户户的环村路。类似的民生实事在蕉华管理区“一事一议”项目库里并不少见。管理区今年启动14宗农村公益项目,目前,11宗已竣工投入使用。

  彭文宏半个月前卸下了莲塘办事处石四生产队长的职务。让他欣慰的是,卸任前完成了任上的一项大任务——修建全队第一座文体休闲小公园和篮球场。这是全队50多户居民期盼多年的事。“没有资金、没有项目就没办法建起来。”彭文宏告诉记者,当初让他最发愁的就是资金“瓶颈”。

  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从2014年实施至今,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该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优化园区投资环境的重要载体。“经常有居民或生产队长向办事处反映,希望当地的项目能纳入其中,现在项目库里还有28宗储备项目,随着居民需求可能还会增加。”蕉华管理区规划办副主任徐尚永介绍,根据规定,为避免奖补资金流于形式,但凡要申请奖补资金的项目都必须按照“先议先筹先建设”,完工合格再奖补。

  奖补项目的申请“门槛”,激发了各生产队和居民的能量。石一生产队的长寿路等项目启动资金及前期建设资金来自居民的筹工筹劳,外出乡贤、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等。随着工程日渐成熟,项目奖补资金陆续配套,90多万的民间资本撬动300多万项目资金,圆了村民轻松出行的愿望。而在外出乡贤的资助下,彭文宏筹到了项目启动资金,石四生产队文体健身广场项目从去年11月开始实施。经层层申报考核过后,该项目被列入蕉华管理区今年“一事一议”项目,并于今年4月建成。

  石四文体健身广场工程建设地就在居民彭国强的家门口,在180天工期里,他见证了公园和篮球场从废池塘里“诞生”的历程。他说:“居民不用再去学校、场部‘借用’场地活动了。清晨傍晚,连周边的居民也常来休闲健身。”

  通过连续3年的推动,至目前,蕉华共实施了37宗项目,几乎覆盖每个生产队。“今年安排1680万元奖补资金,推动14宗‘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蕉华管理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文介绍。根据工作安排,所有建设项目要在8月底前完成,蕉华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图正在逐渐勾画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