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位女军迷用这样的方式追问牺牲
杨靖宇将军女儿马锦云、孙子马继志敬献花圈。
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
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
这是一首抗联领袖杨靖宇死后,东北老百姓为将军唱的赞歌。这也是我为我孩子哼唱的第一首歌谣。当时我脱口而出唱出这首歌谣时,把自己都吓了一跳,为何我不念《小白兔白又白》,而独独记得这一首,我的思绪回到了10年前——
一个很偶然的机遇,我第一次读到了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将军牺牲前,已有好几天没有吃到一粒米,肚子里只有草根和树皮,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环境中,与敌人苦苦周旋,最后,一颗罪恶的子弹射杀了将军,将军1.92米的伟岸身躯轰然倒下——将军的牺牲是如此地悲壮,我的心当时被揪成一团,长时间地沉浸在将军牺牲前的画面里,也不停地拷问着自己,牺牲对于他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没过多久,我读到了左权将军殉国前给妻子最后的信,信中字字深情,对妻子的关心和爱恋,对女儿的牵挂和思念,让我触摸到了将军内心的更多面,揣摩到了将军临死前定是有许多的不舍,不舍妻儿,不舍人间。可是将军为何又能慷慨赴死?
1940年8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送夫人刘志兰赴延安学习,夫妻分别时与怀中的女儿左太北合影。
在那之后,我们军迷自发拍摄了一部微电影。在影片中,我扮演一名女兵,负责救助伤员。故事发生在抗日战场,四个士兵中间。一个士兵在战场上向前冲锋的时候,不幸被流弹击中,生命垂危,当时他身边的另一名战士大声地喊着:“护士!护士!”我听见呼救,冒着弹雨冲了过去,但一切都晚了,那名战士已经牺牲了,他身边的这个战士和另外两人组成一个小分队,把牺牲者放在担架上,一路历经坎坷,终于回到大后方,并把牺牲者进行安葬。当时,那个战士喊护士的情景,让我印象十分深刻:那个军迷演得非常投入,他看到同伴倒下,看到同伴奄奄一息,不禁扭头声嘶力竭地大吼“护士!护士!”当时这个军迷的眼中充满了血丝,整个脸也涨得红红的。我被他的大喊所震撼,他的大喊把我带入到了那个枪林弹雨的战场中,让我感受到他的内心是多么地焦急,他是多么地想让他的同伴活,不想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同伴死!
电影的最后一幕,定格在血色夕阳中,那三名战士抬着担架,没入在晚霞里。而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还留在电影中,不住地疼。牺牲究竟是什么,牺牲者为他身边的人带来什么?
这么多的疑问堆积在一起,我忍不住翻开字典,找寻“牺牲”的定义。字典的解释是: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14个字,短短的14个字,还是无法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我试图为它找到更丰富的注解。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将军曾说:“新中国成立,全国共有400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其中有370万名党员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生命,成为烈士。”
将军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如此一批为主义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奋斗者。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他认为这是信仰凝聚而产生的力量。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
清明节前,我来到了北京西郊的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这里曾是京西著名的抗日根据地,在这块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有几万名革命先烈壮烈牺牲,为国捐躯。当年我的爷爷就是从这个地方参军的。为了让哥哥能够和新婚妻子团聚,爷爷自己顶替哥哥的名字上了战场。多年以后,他并不愿意多讲战场上的故事,只是喜欢看着岳飞的手迹“还我河山”发呆,并且反复摩挲这几个字。
如今爷爷故去多年,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青松苍翠依旧。这次我带孩子一起来到这里,给先烈们扫墓。
在纪念馆里有平西部分烈士的名字,我逐一为孩子念着上面的名字和介绍:
晋耀臣:房山蒲洼村人。1944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受尽酷刑,被刺刀戳瞎双眼,仍坚贞不屈,残暴的日寇将其活埋,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安宏达:宛平县斋堂本北山村人(现属北京市)。卢沟桥事变后,参加革命队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龙赤联合县六区区长、县委敌工部部长,1945年8月,在对敌伪争取工作中牺牲,年仅26岁。
老帽山六壮士:1943年春,八路军某部一个排奉命赶到老帽山下的小山头阻击敌人。在激烈的战斗中,最后阵地上只剩下六名战士,弹尽粮绝,被逼到悬崖边,战士们纵身跳下悬崖,英勇就义……
念完,我闭目良久——
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