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洗车”还能火多久?

03.08.2015  17:51

目前,多款洗车APP正在推送首单“一元”甚至免费的大规模优惠。然而,在看似一望无际的市场潜力之下,上门洗车这门生意却面临着如何盈利的问题,并且已经出现“亏损远远超过注册资金”而倒闭的洗车平台。

看到街头“飞驰”而过的电动三轮,现在除了可能是各路快递,也很有可能是上门洗车、生鲜配送、上门送餐,甚至是在线预约的上门家政服务……手机上越装越多的各式小程序,如果现在还没有装上包括洗车APP在内的几款O2O应用客户端,很可能意味着你正错过一大波类似打车软件初起时的“红包”福利。就比如眼下,多款洗车APP正在推送首单“一元”甚至免费的大规模优惠,然而这种明显“赔本”的生意能火多久呢?

“上门洗车”比实体店便宜很多

林小姐说她上周刚体验了一把“一元洗车”,“下单的过程非常简单,下载APP,打开软件,输入车型、车牌号、洗车地点、预约时间等信息后,完成预订,整个过程不过5分钟。”

相比之下,徐姐选择的洗车APP“新客户前三单9.8元”,力度看似不如“首单1元”,但这家号称采用一种较为省水的专用洗车液,而且打蜡、洗轮毂也挺认真,徐姐说最后她经不住洗车师傅的热情,买了会员卡。根据优惠期的会员推广价位,188元一年会员可以洗365次。

记者搜索发现,仅在苹果手机的应用软件商店里就有50多款洗车软件,微信上公众号中经过认证的洗车服务账号也多达几十个,大多可提供“上门洗车”,也有不少通过自动定位车主所在位置,然后将周边洗车行的信息整合提供给用户。

多款APP打出“首单1元”的体验促销,还有些APP同时发放红包/优惠券。而首单之外,这些APP中的单次洗车价格多在20多元至39元之间,同时也提供会员年卡或者计次卡,例如上文提到某APP优惠推广期内限期推出的188元365次,或者另一APP中399元/标准洗20次送5次。相比线下实体店动辄三五十元甚至更高的洗车标价,“上门洗车”的促销力度看起来颇具吸引力。

上门洗车“谈盈利还早”

数据显示,对于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而言,每1元新车消费会带来0.65元汽车售后服务消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发布的《2014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后服务市场规模已达6000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30%,而到2018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万亿大关。巨大市场的诱惑下,汽车后服务市场掀起一股创业热潮,并在2015年全面爆发。

然而,在看似一望无际的市场潜力之下,上门洗车这门生意却面临着如何盈利的问题。

徐姐说最终打动她办理上门洗车会员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方便,另一方面也有“不得不考虑”的价格吸引,“一年会员的推广价是188元洗365次,简单说就是188元可以天天洗,很好奇他们是怎么挣钱的?可能就是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要走量吧,等用户足够多以后,就挣钱了?”

今年的京城7月,雨水似乎格外多。徐姐告诉北青报记者,洗车APP的一些服务方式也让她觉得“特逗”:“最可乐的是这周不是天天下雨吗,按说觉得下雨这车没必要洗了,可是洗车师傅还是趁着不下雨的工夫隔三差五来”,说是反正也要路过,只要客户同意,他就愿意给洗。后来一问才知道,每洗一辆车,公司给他25元的补贴。

谈及洗车O2O平台的盈利模式,2014年已推出首版产品上线,率先加入国内汽车后服务市场、并打出“一元洗车”口号的杭州某洗车及保养/服务APP负责人坦言,对于该企业,“现在谈盈利模式还早,当务之急是把用户、市场份额做到第一,把服务的广度深度不断加大,做成全行业的标准。当收入达到10亿至50亿元,盈利模式才会比较清晰”,在他看来,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行业第一名,然后成功上市。

“一元洗车”已现关门案例

7月16日,主要为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一带小区做上门服务某洗车服务平台发出通告称,由于业务调整,从7月17日起将停止上门洗车业务。据了解,该品牌今年3月才在洗车大战最热门时起步,从宣布推出上门洗车业务到宣布停止仅4个月时间。

今年年初,曾以“一元洗车”风靡厦门的智富惠电子商务平台宣告关门停业。停业前智富惠号称在厦门拥有10万洗车用户。但公司负责人李传星当时在致客户及员工的停业公告中表示,“没想到互联网推广这么烧钱,我们的亏损远远超过注册资金(1000万元)。”据称,智富惠平台总投入超过1.6亿元。但最终“亏损远远超过注册资金,公司悉数卖尽资产和其他公司股份。”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倒在家门口的O2O,上述案例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许多上门O2O,看似是轻资产型企业,实际却有着并不低廉的运营成本,比如上门洗车,假如拓展业务,必然需要扩大员工的数量、洗车工具的配置,而相比之下,实体店的员工数量与设备投入则是相对固定的支出,不会随着业务量而随时变动。与此同时更为可观的是,整个行业中越来越风行高强度的市场营销投入,也成为即便小创企业不得不应对的另一大压力。

分析认为,随着O2O行业特别是上门O2O的火热升温,越来越多同质性的创业项目涌现,能否尽快地准确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与模式将成为竞争的关键。众多拼杀在用户“门口”的小创业公司,将同时面临着在竞争中快速崛起,或者在挣扎中死去两大可能。最终决定一款O2O应用能火多久,绝不仅仅是看风口,而是要拼实力。(记者 任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