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红船两般味

12.07.2014  19:45
摘要:近日媒体报道,广州有意在3年内让粤剧红船重现珠江,以夜游、表演的方式,吸引游客到船上观赏粤剧。有人担心,粤剧红船变为珠江夜游,味道变了不少。那究竟以前的红船是怎样的味道呢?且听讲古佬细说。

        粤讲粤俗  

        □颜志图(粤语讲古传承人)

        近日媒体报道,广州有意在3年内让粤剧红船重现珠江,以夜游、表演的方式,吸引游客到船上观赏粤剧。有人担心,粤剧红船变为珠江夜游,味道变了不少。那究竟以前的红船是怎样的味道呢?且听讲古佬细说。

        粤剧戏行人士所称的“红船”,因其船体外皆漆成朱红色而得名,在坊间亦名“戏船”。做大戏,耗费人力、物力,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运载伶人和衣箱、道具等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因而有了红船。红船比“花尾渡”略小而矮,以便在桥下通过。其最初主要靠风力推动,出现了机器动力之后,就由一只火轮仔拖行。从前的大戏班通常拥有两只红船,分天、地二号,这种规模称为“全班”。天艇为文行伶人及棚面(乐师)居住,地艇为武行伶人居住。亦有只用一只船的,称为“半班”。后来,布景兴起来了,红船之外还添雇了一至两艘中小型的盘船,名叫画艇。不仅把全部软硬景和道具都装进去,就连发电机以及全部舞台工作人员都容载了。

        红船内部结构独特,舱内由头到尾留出一条宽约四五尺的走道,叫“沙街”,两边船旁都架成两层,作为一张张的床位之用。由船头到船尾,依次是舱外船头的床位叫“大箱头”,接着是舱内的“青龙”、“白虎”、“楂练”、“垃圾岗”、“尿岗”、“蚊窦”、“十字舱”和“太子位”。这些床位除大箱头之外,都分作高、低铺两个床位,其实就是今天辘架床的上铺、下铺那么一回事。当然,床位有优劣之分,这就要“执位”,戏行的习惯是聘约签订后的第十五日,通过“执筹”来选定各伶人、棚面睡觉的地方。至于跑龙套和学徒,以及看管、搬运物资的杂工和伙头是无权参与“执筹”的,只能睡“沙街”和船舱外的甲板上。

        那时候,做戏用的道具物资放在“大箱头”。戏班早期全部服饰行头都是由班主供应,所有行头分别放在16个大箱内,分别排列在天地二艇的船头。“大箱头”最前沿部分除了每天开膳时放着两大桶菜汤之外,冬季早晚还要放一桶桶的热水供人们盥洗之用。船上的厕所即“尿岗”又名“屙尿位”。红船的指挥中心设在船尾小房间,那里是红船出行、戏班演出一切事务的司理及其手下人办公之所。厨房在船尾,那里也是伙夫、洗碗工、搬运杂工、艄公和看更工作、休息的地方。

        红船到达演出地后,伶人、棚面上岸,杂工就搬运戏箱到戏台,行话叫“上箱”。演出期内,烧水、煮饭还是在红船内完成,烧好的水和煮好的饭由杂工担上岸到演出地点。演出完毕离开时行话叫“拉箱”,杂工又把戏箱搬回船上,行话叫“落箱”,这时红船又再度出发了。

        时至今日,随着市场的变化、交通的发展,粤剧戏班红船早已失去了实用性,“珠江夜游”也不过是复其名、改其实罢了。不过无论怎样,粤剧新红船的出现,多多少少能让现在的人们记住,粤剧的前辈艺术家们曾有那么一段水上漂泊流离的艰苦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