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警犬是如何养成的

18.10.2015  13:42
我国的警犬培养已经从最开始的粗犷式饲养,发展到现在的精细化专繁专育,本土培育的警犬已经达到了引进的水平。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在四季青附近查处了一处制假窝点,警犬星仔也参与到这次突击行动中。6名犯罪嫌疑人一字排开,双手抱头靠墙蹲在墙角,蹲在地上的一名男子稍有动作,星仔便立刻冲其吼叫,让他不得不继续双手抱头、一动不动。

作为海淀分局巡警支队的明星,已经在北京服役5年多的星仔的老家在沈阳,是公安部警犬基地培育的明星犬种。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的警犬培养已经从最开始的粗犷式饲养,发展到现在的精细化专繁专育,本土培育的警犬已经达到了引进的水平。

一个基层分局犬队警犬品种达到九个

早上7时,在海淀区巡警支队警犬中队里,阵阵犬吠声此起彼伏。犬队的民警正在对警车上的铁质犬笼进行消毒,而一旁的星仔已经“按捺不住”,兴奋地围着警车转圈,“着急”地想要上勤去了。

海淀犬队成立时间并不算长,目前犬队有40余头警犬共9个品种,其中比利时牧羊犬和德国牧羊犬这两个品种最多。看到有陌生人前来,星仔显得特别兴奋,不过训犬员一声呵斥,星仔便立刻像犯错的孩子一般,乖乖地低下头坐在了一旁。

星仔最擅长的就是扑咬和搜爆,最大的特点是守纪律。从犬队到海龙大厦的广场,40多分钟的车程中,星仔安静地窝在犬笼里一声不吭。直到抵达目的地穿上制服,星仔这才又变得活跃起来。每天清晨,星仔和它的小伙伴们都会在这片区域巡逻驻守。

海龙大厦广场紧邻地铁站,每天的早晚高峰时段往来的人流巨大,各种物资集中,仅靠民警巡逻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防范死角,而此时警犬便成了有效的补充力量。在民警的带领下,星仔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自行车停放点、经过的垃圾桶以及花坛中,不时嗅探。训犬员告诉记者,每次到广场后,民警都要带着警犬在广场上可能隐藏涉爆物品的可疑地点进行排查。在排查结束后,民警还会携犬巡逻震慑,一旦发现可疑人员,便会配合现场的武装处突民警和武警进行武装处置。

在中关村地铁站外,星仔忙碌的身影已经让不少路过此地的上班白领习以为常。一早上的巡逻结束后,气喘吁吁的星仔被民警带上了警车,在训犬员的怀抱里,刚刚还身穿制服威猛无比的它,这时却又像孩子般舔舐着训犬员的袖口,温驯地将肩膀靠在训犬员的腿上。

要把一只凶狠的大型猛犬训练成令行禁止的警犬,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心血。每天,除了上勤的警犬外,其他在基地里的犬都需要进行常规训练,以保持他们的生体机能和兴奋度。在海淀巡警支队的犬队训练场上,两米多高的木板障碍,警犬都能一跃而起从容跳过。每完成一个科目,训犬员都需要停下来和它们进行沟通,侧拍警犬的前肩以示鼓励。

在所有的训练科目中,扑咬训练无疑是最惊险却也是最常规的训练之一。训犬员在左臂上戴着特制的护套,站在警犬50米开外的地方。一声令下,警犬冲上来一口咬住训犬员的左臂,即便是被训犬员甩起四脚离地,警犬也不会松口,直到听到训犬员结束的口令,他们才会松口。

一场扑咬训练下来,虽然训犬员带着护具,但训犬员的左臂也已经泛红。“虽然有护具在不会感到疼,但是一天下来手臂也会被警犬拖得酸痛。”训犬员说。

警犬已实现国产化

四大基地分工不同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北京奥运安保、2009年国庆60周年安保,再到前不久的“9.3阅兵”安保中,在公安部刑侦局的部署指挥下,从全国选调警犬搜爆安检技术力量参与实战,已经成为必备流程和重要环节,在历次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发挥了特殊而且重要的作用。

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校长刘庆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正在使用的一共有7个警用犬品种,包括德国牧羊犬、马里努阿犬、史宾格犬、拉布拉多犬、罗威纳犬、昆明犬等。

我国警犬基地的警犬最开始是公安部组织部署从德国、欧洲购买。购买之后就分配给沈阳、南京、昆明、南昌等四家基地,每家基地相应有两个犬种。

昆明基地主要负责饲养和管理马里努阿犬和唯一的一个国产犬种——昆明犬;南京基地主要繁育史宾格犬和拉布拉多犬,最近又引进了一大批德国牧羊犬;南昌基地就是罗威纳犬和杜伯文犬;而沈阳基地每年警犬生产在600到700只左右,主要根据订单式的生产需求,生产的犬种主要是德国牧羊犬和荷兰牧羊犬。

经过10年,警犬培育已经从最开始粗犷式的本土化饲养,发展到现在的精细化专繁专育。因为引进的犬种如果不进行专繁专育的话就很容易产生退化。“我们最开始的一批犬,经过粗犷式的繁殖,有一段时间有退化。”刘庆校长说,“现在经过不断更新和引进新的犬种和品种,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中系的警犬犬种血系,并达到了引进犬种的水平。

专繁专育”这个词汇一般人听起来都会很陌生,刘庆校长举例说,当警犬从欧洲引进之初,就把其中的史宾格犬和拉布拉多犬交给南京基地来专门负责饲养管理、行为特点研究和训练使用研究,其他基地如果需要这两种犬就只能从南京调,这就叫专繁专育。

淘汰率高达35%

退役后有三种去向

训练一只警犬有35%的淘汰率。一只犬从生下来到两个月是一个过渡周期,在这期间,通过工作人员的挑选,可能有一个5%的淘汰率。

接下来就是优训环节,幼犬的培训在整个链条中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个过程需要4个月。在这120天中,工作人员就对幼犬的亲和度、身体状况、胆量进行专门培训。

训犬员会根据这120天的培训,测定出犬的培训方向和警用性能,有的幼犬喜欢用嗅觉来观察外界事物,有的则喜欢用视觉,通过这样的行为观察,再加上警用性能的开发,训犬员会把一些工作能力和警用性能不好的幼犬在这个环节淘汰掉,这一阶段的淘汰率在15%左右。

警犬到8月龄后开始正式投入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工作犬就会有不同的专业方向,也会有不同的培训时间。比如,在山林地搜捕的警犬必须满1岁之后才能进行正式培训,因为这种犬的搜索强度很大。雪地搜索犬和物证搜索犬的月龄则只限定在8个月就行,因为它们是用嗅觉来工作而非体力。

像雪地搜索、物证搜索以及搜毒,警犬经过3个月的培训就可以初步达到工作水平,之后再加上4周的实践锻炼就可以上岗。也就是说,此类的警犬在一岁半的时候开始工作。刑侦用犬的周期则比较长,需要6到8个月,这样的一个周期话,刑侦犬可能会从2岁开始工作。这一阶段会有大概10%左右的犬被淘汰。

从服役开始,警犬的工作周期是8年。在这8年中,每年都会对警犬进行体检,保证这些警犬健康地工作8年。也有些警犬会因为疾病等原因中途被淘汰。正常的情况下,8年就是一个轮回,8年之后这些警犬就不再服役。

目前官方用三种办法来解决这些退役犬的问题,一是在所在单位养老;二是由带犬的民警领养,但因为中国不像欧洲,住房面积比较紧张,这种情况比较少;三是由一些爱犬人士签订合同之后收养。

不同犬种组合巡逻

成为日常安保常态

在“9.3阅兵”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警犬都参与到了阅兵的安全保障工作之中。刘庆校长透露,沈阳基地就有两个小分队在天安门的北区和南区参与安保工作。在9月2日,基地派遣了200多名警力,每个人需要工作两次。在天安门核心区,所有长安街沿线的树墙、草地都需要警犬做一次场地安检;在天安门的北区、南区两个大区域和观礼台也要做最后一次安检,主要目的是搜索爆炸品。

在不同的区域,警犬和人力是以1:4的比例进行调配,4个人力配有一头警犬,工作的时候带着两个仪器。最小的工作单元则是两个人,一个拿仪器,一个带警犬,两个人相互支持配合,一个人搜完之后另一个人再搜一遍。

警犬除了在重大活动中用于安保外,在日常的安保任务中使用率也已经相当普遍。目前北京公交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汽油搜索犬、搜爆犬和巡逻犬为主的工作梯队,形成一个战斗小组,其中也夹杂着一定数量的搜毒犬。汽油搜索犬在北京的30多个站点驻检和巡检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和时间节点分配到不同的站点进行汽油搜索,只要有旅客携带汽油或者易燃品经过,警犬就可以捕捉到汽油品的气味,然后跟着这个人不停地走,通过跟随报警来提醒民警,等警察过来对嫌疑人进行人身检查。

据刘校长介绍,从1956年开始中国就有刑侦用犬,而搜爆犬于1990年开始正式在部分城市普及。目前中国的警犬能在城市的硬质地面下、3个小时的时间内,追踪200米以上,能够准确地按照犯罪嫌疑人遗留在地面的气味特征顺利地追踪到犯罪嫌疑人,或者发现犯罪嫌疑人遗留的犯罪物证,在这方面我国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在案件的血迹搜索中,警犬弥补了在中心现场和外围现场的隐秘角落无法用肉眼发现血迹、固定不了证据的弊端,用警犬来发现和找寻这样的血迹,通过血迹固定证据,再由法医进行DNA验证。目前,中国警犬的血迹搜索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果都排在世界第一,每年都达成400多起血迹搜索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