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楼市:松限购助回暖 成交暴涨难持久

11.08.2014  03:04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相继放松或取消楼市限购政策,并且可能松绑限购的城市还会继续增加。据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杭州楼市(含萧山、余杭)7月一共成交6074套,环比上涨了22.98%。

(图片来自网络)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相继放松或取消楼市限购政策,并且可能松绑限购的城市还会继续增加。据中新网房产频道统计,作为全国限购大省的浙江,目前已经几乎完全放开限购,昔日限购大省变成了“救市”大省。另据相关报道显示,部分已经放松限购的城市,楼市成交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有媒体报道称,成交暴涨或只是昙花一现。在北京,自住房商品持续受到关注,并助推北京楼市在7月份出现回暖迹象。而上海首套房贷款利率出现下浮,则为楼市发展增添了更多关注点。

8月8日 经济参考报:房地产进入增速换挡期 躺着挣钱时代一去不复返

进入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风云突变,全国楼市成交量日益萎缩,降价范围和幅度逐步扩大,房地产市场是否步入“拐点”、面临“崩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7日召开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朱中一认为,崩盘的言论偏于悲观,一定要以常态的心理,认清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特征,楼市没有达到舆论认为的“崩盘”程度。

朱中一认为,总体来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历经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近两年来呈现出了两个阶段性的特征:一是与宏观经济相对应,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增速的换挡期、结构的调整期和政策的完善期;二是在市场差异基础上房地产总体的增速下降或同比下降。本轮调整时间的长短,城市之间也会有差异性,主要取决于各地存量房的消化速度。

朱中一表示,今年房地产市场经历年初的较大波动后,已逐渐恢复平稳。以4月、5月、6月的运行数据为例,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商品住宅开发投资额、土地购置面积、土地成交价款、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屋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住宅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等十多项指标都是逐月上升的,这也延续了往年二季度的情况。

本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既有政策影响原因,也有市场自身调整因素,还与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的变化密切相关,经过这样的调整,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樊纲认为,宏观经济和房地产是回归正常。上半年我国G D P增速回落到7.4%,并不是经济告别“高增长”进入“中低增长”,而是回归到正常发展状态。回顾过去20年,我国经济增速超过9%,就容易出现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现象。过去房地产市场躺着挣钱的时代也不正常,现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也处于回归正常过程中,有市场的高低起伏,有企业的优胜劣汰,这是好事情。但这一轮调整中暴露出来,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其供求失衡关系可能很难调整。樊纲认为,房地产市场从调控政策出台开始,已经逐渐软着陆,未来的大趋势是在兼并重组过程中的价格调整。

迫于压力,近期多个城市调整房地产行业相关政策和措施,46个限购城市中的大多数城市已陆续取消了历时3年之久的限购政策,这也引发了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如何博弈的舆论热点。朱中一认为,限购政策的调整也不能与国家“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大政策相违背,目前还应因地制宜,继续实施分类调控、落实地方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责任。

8月7日 中国新闻网:浙江楼市几乎全面松绑昔日限购大省成救市大省

自7月28日杭州率先放松限购以来,限购“松绑潮”迅速蔓延整个浙江省——温州、宁波、金华、绍兴,短短4天内4个省内限购城市接踵公开“松限”。

截止目前,浙江之前实施“限购令”的8个城市中,已有5城限购终结,剩余的舟山、台州、衢州也均传出操作层面放松限购的消息。值得关注的是,除杭州、宁波有条件取消限购外,温州、宁波、金华、绍兴等地限购全面解除,同时,全省房贷政策亦有松动。

当年的限购大省,何以在一周内变身“松限”大省?分析人士指出,经济下滑、资金流动转向、房地产产能过剩等综合因素,成为浙江大尺度、大范围“救市”的主要原因。

目前,浙江省限购城市几乎全部沦陷,明文“松限”城市已达5个,仅舟山、台州、衢州暂未明确发文。不过,据舟山晚报报道,记者从舟山市住建委得到证实,舟山已先于杭州、宁波全面放开限购。而台州、衢州业内人士也向中新网房产频道透露,当地限购已名存实亡。

2010年,房地产投资氛围浓郁的浙江成为“限购令”强打对象之一。这一年,浙江全省11个城市中有8个加入限购大军,分别是: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绍兴、台州、衢州、舟山。

限购之前,浙江房价涨幅最高。”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中新网房产频道介绍,高房价使浙江多数城市被列入2010年限购城市名单,“当时,温州一些县城的房价比北京、上海都高。” 张大伟说。

浙江实体经济了出现问题,房价下滑明显。”在张大伟看来,房地产周期下滑、经济周期下滑、当年的购房主力企业主等收入下滑,已使浙江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之前限购令抑制投资的作用已经不需要了。

如今,杭州这些城市,面临着如何去库存的严峻问题。”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在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采访时表示,随着投资性买房客的逃离,浙江很多城市楼市供应量已明显过剩。数据显示,截止7月底,杭州新房库存要卖20多个月,宁波、温州库存消化时间均在30个月以上。

8月6日北京商报:北京新房回暖真相:自住房成交推高

数据显示,7月北京商品住宅合计签约套数为6200套,环比上涨21.17%,成为北京商品住宅市场最近3个月来的新高,北京商报记者昨日翻看具体成交配比发现,自住房签约量加大是成交量回升的主要原因,剔除后,纯商品房的成交反而环比下降11.8%,因而新房市场回暖说尚不成立。

亚豪机构的数据显示,7月6200套成交商品住宅中,两个自住房项目金隅·汇星苑、首创·悦都汇分别签约了1520套和166套,占到了总成交量的三成。而在扣除这两个自住房项目的交易量后,7月北京商品房住宅仅成交4514套,再次环比下滑一成。

北京新房销量自3月签约7000余套之后一路下滑,4月降至6000余套;五六两个月又下降了1000套,降至5000余套;7月再减500套,降至4514套。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分析称:“上月,如果没有自住房的签约贡献,实际市场颓势依然没能得到改变。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自住房先后开盘,进入实际买卖环节后,自住房对于纯商品房市场的价格平抑以及结构调整作用也会愈发明显。

除此之外,在高姗看来,在自住房入市冲击下开发商的销售策略发生了转变,致使刚需项目入市量相对减少,中高端改善型项目供应增加,自住房正在从结构上改变北京楼市的供应模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楼市供应仍然以刚需为主,累计供应套数占供应总量的80%,然而7月供应形势发生了变化,刚需盘供应比例降至76%,在扣除自住房后,刚需盘的供应比例降至与中高端项目持平。

据统计,今年全年北京可供应的自住房数量将突破4万套,相比2013年的商品房住宅成交,4万套相当于增加50%的供应。因此,高姗预计在自住房冲击下,刚需项目在加速去库存的同时,为了避开与自住房直面交锋而会适度减少供应,从而为改善型商品房留出更多市场空间。另外,未来几个月北京楼市成交量在自住房作用下持续维持高位水平,成交价格则在自住房和高端项目入市共同作用下将呈现企稳态势。

8月5日中国经济周刊:上海首套房贷款利率下浮:最大可打九四折

接到个贷经理的电话,周思源兴奋地狠灌了几口冰红茶。“没想到这么快就放款了,跟做梦似的。”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原本打算和贷款行打一场“硬仗”,因为身边一些朋友等待放款的周期长达三个月甚至半年,没想到他月初才接到贷款审批通过的通知,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到账。

7月28日,记者走访上海13家银行支行发现,顺应全国多地松绑房贷政策的“潮流”,上海也有部分银行加入了首套房利率优惠的“军团”,放款周期普遍大大缩短。其中直接利率下浮的银行包括农业银行和汇丰银行,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也取消了此前持续多月的基准利率上浮10%左右的惯例。

2014年上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房贷政策一度越收越紧,首套房贷款优惠逐渐减少,从回归基准利率到不断上浮,2月甚至还吹过一阵凶猛的“停贷风”。不过,在7月底信贷紧绷的气象被一扫而空,银行间开始互博竞争。

此前有报道称,农业银行近期以强势降价突袭市场。7月28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致电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羽山路支行个贷中心吴经理,确认了坊间盛传的该行利率打折的信息。“如果公积金和商业贷款组合贷,需要认定其中的商业贷款金额,现在的预通知是200万以上大概可以打九五折,但正式通知还没有下来。

而在农行上海分行滨江支行,个贷中心的范经理则对记者强调,能不能享受优惠还有其他附加条件:“你收入一定要够,要有一定的还款来源,每个月如果要还1.3万元,收入至少要2.7万元。

具体情况还要看信用评分,影响信用评分的因素包括客户的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单位以及信用卡是否拖欠等。”范经理还告诉记者,农行的个人房贷政策变动频繁,“现在房贷利率政策一个月一变,一般是月底出下个月的利率政策。

更实际的优惠则是放款周期的缩短。“如果是一手房,最快15天就可以放下去了,”范经理表示,“不过,每个开发商都有自己合作的银行,基本上开发商会给你找按揭银行,具体还要根据开发商的情况。

8月4日第一财经日报:楼市“松绑”小结:成交暴涨或昙花一现

在限购松绑的队伍逐渐壮大之际,一些城市已交出了放开限购后的第一份月度成绩单。

整体来看,放开限购的城市楼市在7月出现了一丝回暖迹象。济南、杭州、呼和浩特等库存严重或上半年楼市萎靡的城市均出现了“小阳春”,但在厦门、南昌等房价较为坚挺、库存较为合理的城市,限购松绑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在已经放开限购的城市中,济南的效果最为显著。

据搜房网数据统计,今年7月,济南新建商品房成交12400套,相较于6月的6459套环比暴涨92%。这个成交量相当于今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量6689套的将近两倍。

而杭州虽然只是在7月29日才放开限购,但效果也十分惊人。

据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杭州楼市(含萧山、余杭)7月一共成交6074套,环比上涨了22.98%。

就在限购松绑后三天(7月29日~7月31日),杭州楼市成交共有981套,日均成交327套,比松绑前日均涨了79.67%。而在限购松绑前,即7月1日~28日,杭州市一共成交5086套,日均成交182套,相比较来说走势平稳。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温州,温州私下松绑一周后的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温州全市共成交商品房875套,成交面积12.3万平方米,环比7月第二周的542套、6.26万平方米,分别上升了60%和96%。

不过,限购松绑的效果并不具有统一性,还得看不同城市的楼市结构。像厦门这种楼市较为坚挺的准一线城市,限购松绑的效果甚微。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单纯放松限购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库存高企、供需不平衡的局面。限购是应对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一针“强心剂”,能够在短期内刺激需求集中爆发,但由于市场预期看弱,信贷偏紧等原因影响,持续性需求动力不足,难以扭转当前市场的整体低迷态势。

对于各地对限购政策的调整,中国指数研究院表示:“在热点城市仍然面临较大房价上涨压力的前提下,多数一二线城市难以从限购方面取得突破,而将继续从公积金、信贷等方面支持自住需求;对于其他限购城市来说,政策调整空间将有所扩大,针对限购进行全面调整也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