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一村 一业兴一镇

15.07.2014  12:07

  ●本报记者  张柏明  王玉婷

  特约记者  廖伟军

  原本荒山片片,如今花果满园。这里便是位于五华县东南部的双华镇,距离县城28公里,毗邻丰顺、揭西。境内山高林茂,有双华河、华拔河、大径河流经腹地。近年来,双华镇顺应天时、善用地利、促进人和,实施“一村一品”战略,让每个村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耕山致富梦。

  变“优势”为“特色”

  记者近日前往双华镇竹山村,窗外“绿景”让人眼前一亮:远眺板栗林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绵延千亩,近观板栗树枝繁叶茂,绿色“刺猬”点缀其间。竹山村委会主任徐建兴介绍说,竹山、福全、虎石直至河东镇油田一带的土地都是“油泥土”,土质肥沃,种植板栗是“百种百有”,且所得板栗色泽橙黄、味道香甜、糯性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竹山村民世代传承种植板栗,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竹山板栗”久负盛名。

  无独有偶,通常在山坡地上种植的三华李,在双华镇华东村同样遍地开花。村委会主任张荣初说,华东村的土质特别适合种三华李,别看这里的三华李“个头”小,但水分足、味道甜,供不应求。“每年端午前后,揭西、陆丰等地商贩就来收购三华李,买卖现场比过年还热闹。一般过了农历五月初八,村民就很少存货了。”据介绍,今年该村种植三华李近3000亩,总产约为120万斤,产值达百余万元。

  据了解,双华镇辖下16个村各依托资源优势,分片区种植不同的经济农作物:在虎石、福全、竹山、矮畲等村种植板栗,军营、黄径、禾沙、苏区等村种植园唇茶、凤凰单枞茶,大陂、双华、富美等村种植优质烤烟,华东、华南、华拔、公平等村则推广规模种植巴戟、三华李。去年,该镇共建成规模以上板栗基地6000亩、茶叶生产基地1000亩、烤烟生产基地800亩。其中,新增投入资金共计300多万元,新增种植板栗面积1000多亩,新增种植茶叶面积800多亩,新增种植烤烟80多亩,特色农业商品基地成了该镇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变“穷山”为“金山”

  双华山多田少,耕地面积1万多亩,山林面积约18.7万亩。因此,做好耕山致富的文章很关键。该镇实施的“一村一品”,让农民们从“受困于八山一分田”变成“受惠于八山一分田”。

  沿着蜿蜒平坦的环山水泥路,记者来到位于军营村的枫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满山坡的树苗整齐排列在错落有致的梯田茶园里。“军营村的山高且陡,开发成本较高。但作为土生土长的军营人,回乡创业是我的梦想。项目可利用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帮助村民增收。”在深圳经营企业的张灼群表示,该项目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经营面积2000多亩,主要种植沉香、凤凰单枞、高山绿茶等,现已投资200多万,完成了300多亩地的种植。村民张伯告诉记者,枫华公司进驻后,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山变成带动村民致富的特色产业,不少村民到基地兼职,既能挣钱贴补家用,又不耽误农活。

  “板栗树生命力强,收益也高。我从种梨改成了种板栗。去年板栗普遍卖到每斤15元,最好的能卖到每斤20多元。”今年75岁的老伯李自群和老伴两人精心抚育着自家的250株板栗树,李老伯说,去年板栗收成800多斤,夫妻俩挣了一万多元,预计今年会迎来丰收年,产量将在一千斤以上。徐建兴介绍说,该村去年板栗年产量近13万斤,预计今年种植面积可达3000亩。双华竹山板栗名气大,比外来板栗价格高出一倍多。村民种植板栗年总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人均增加收入800多元,板栗真正成了当地农民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