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接力赡养老“叔婆”

04.07.2016  22:14
丰顺汤坑镇上大湖洲村,几间苍凉老屋,住着蔡礼华一家。蔡礼华的儿子蔡义思、儿媳徐旭芝,不仅要照顾父母,还需赡养住在旁边的叔婆黄水娘。黄水娘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以童养媳身份进入蔡家,未婚夫下南洋后断了音信,黄水娘从此孑然一身。坎坷的岁月似无止境,但黄水娘不会孤单,因为蔡礼华全家一直在照顾她,亲如一家。

每隔一段时间,蔡礼华会把黄水娘从床上抱到藤椅上坐起来,防止褥疮。(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张 柯 罗娟娟 李锦让

  通 讯 员 张佳胜

  丰顺汤坑镇上大湖洲村,几间苍凉老屋,住着蔡礼华一家。蔡礼华的儿子蔡义思、儿媳徐旭芝,不仅要照顾父母,还需赡养住在旁边的叔婆黄水娘。黄水娘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以童养媳身份进入蔡家,未婚夫下南洋后断了音信,黄水娘从此孑然一身。坎坷的岁月似无止境,但黄水娘不会孤单,因为蔡礼华全家一直在照顾她,亲如一家。

  日前,记者辗转来到上大湖洲村,探访蔡氏一家三代坚守仁爱孝道、赡养照顾黄水娘数十年的故事。

  未婚夫过番无音信

  侄儿照顾视同亲娘

  老祠堂把蔡礼华的家分成了两部分。向右,是蔡礼华夫妇与子孙的家。家里厨房土灶每餐煮好的饭菜,总要另外分出一份装好,送到左边老屋。孩子们来到祠堂另一侧小巷深处,喊声“阿婆”,推开一扇褪色的绿色窄门,就到了蔡礼华家的另一部分,黄水娘在此居住。

  清晨5点,79岁的蔡礼华就起床了,儿媳徐旭芝开始为家人准备早餐,再出门买菜、择菜,然后赶去工厂上班。蔡礼华则将分装好的早饭放在黑色“老凤凰”车筐里,出门送饭。

  24小时,365天,10年。看护黄水娘的担子,挑起了,就再也没有放下来。蔡家的这项责任,来自长辈的一句叮嘱。

  黄水娘算是蔡礼华的“婶婶”,蔡义思的“叔婆”,也是蔡家未过门的“媳妇”。上世纪30年代,年幼的黄水娘作为童养媳进入蔡家生活,但未婚夫早年下南洋后与她断了音信。她此后未再婚配,在离村子不远的三十一医院谋得一份为医生带孩子的工作,从青春年华看护到了华发染鬓。

  黄水娘的“家公”“家婆”在世时,黄水娘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同女儿与父母。“阿公阿婆不放心,就交给了我照应。” 长孙蔡礼华受祖父母临终托付,承担了照顾婶婶的责任。

  2006年,黄水娘已近80高龄,买菜归途中不慎摔断了股骨。接到消息后,蔡礼华从家里跑去,背起老人,送医救治。“老人在医院躺了1个多月,就陪护了一个多月。”蔡礼华说。

  在蔡义思的回忆中,那一年父亲特别艰难。蔡礼华当起了“护工”,照顾黄水娘的日常起居,需要时由姊妹临时顶替;带着折叠椅上医院,夜里睡在椅子上。那时,他已年近七十。

  日夜守护病榻十载

  老父抱病儿子接力

  村里人对蔡礼华一家照料黄水娘的善举并不感到意外。“老实人!不计较得失,也不求回报。” 老邻居蔡建光如此评价,认为蔡礼华此举“既是尽孝也是报恩”。

  在村民眼中,蔡礼华和黄水娘虽是“婶侄”更似母子。由于蔡礼华的父亲早年离家外出务工,他姊妹三人多为母亲照料,日子很辛苦。“水娘当时在医院上班,是有工资的。”蔡建光告诉记者,看母子几人过得艰难,黄水娘担起了“家长”的角色,常常接济,直到蔡礼华娶媳妇,她也帮了不少忙。蔡礼华对黄水娘一直心存感恩。

  在经受骨折、高血压、心绞痛、脑梗等疾病接连折磨后,黄水娘最终因偏瘫卧床不起,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蔡礼华日夜在病榻前看护照料,从未中断过。

  提起蔡礼华,村民们都不住夸赞——“她(黄水娘)可不止一个侄子”“一般人都做不到的”“原来蔡礼华身体很健康、家庭条件也不错的,天天照顾老太太,把自己都累垮了”……

  尽管周围人说他长年劳累落下一身病痛,但蔡礼华却从未将自己的疾病与照看婶婶联系起来。因为风湿性关节炎,蔡礼华双腿早已无法伸直,3年前又确诊患有帕金森症。采访中,记者曾随蔡礼华返回家中做饭。从黄水娘住处到蔡家不过500米,但蔡礼华因多年风湿行走不便,只能骑自行车往返,裸露的膝盖异常红肿。旁人告诉记者,阴雨天,蔡礼华披上雨衣就骑车走了,顾不得膝盖疼痛。灶台前,蔡礼华的右手挥铲翻炒锅里食材,左手垂在身边,不住颤抖。

  得知父亲得了帕金森症,蔡义思二话不说接下了父亲守夜的工作。“她不止一次跟我说,如果可以,宁愿让自己走了,不连累我们。”说起这话,蔡义思红了眼眶,躺在床上的黄水娘扭头低声啜泣。

  父子孙三代接力

  仁孝家风化春雨

  夜幕降临,乡间灶台炊烟升起。蔡礼华家没有太多能闲下来的机会。徐旭芝刚下班就要烧好热水,一根扁担、两桶热水,一步一晃地挑去给“叔婆”换洗,还得下地料理农活。

  随后,蔡义思赶来陪伴叔婆。从开始陪夜那一天起,他再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更体会到父亲长年坚持的不易。每每天气发生变化,黄水娘就睡不踏实,蔡义思经常一夜起身三四次服侍老人。即便是除夕夜,他也必定陪着“叔婆”一同守岁。

  蔡义思夫妇共养育了三个子女。如今,有两个孩子外出工作,还有一个正在读大学。孩子们自小乖巧懂事,从不跟家里要零花钱,他们明白家里长辈多开销大。

  子女照顾“叔婆”的行动更让蔡义思感动。孩子们但凡回家,常来老屋看望太叔婆,陪她聊天解闷,帮父母服侍老人。蔡义思大儿子身强力壮,在家时常来帮老人起身活动。孩子们的孝心让黄水娘格外开心。“从来没要求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蔡义思说,“看到他们这样懂事,就觉得日子再难也不算什么。”

  孝老爱亲 至善至美

  短 评

  身为童养媳、终身无婚姻之实、年老兼病重,黄水娘老人的不幸遭遇令人唏嘘。然而,名义上的侄子——蔡礼华一家三代10年接力义务赡养老人,不怕苦、不嫌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不仅从物质上确保老人衣食无忧,更从精神上让老人感受到温馨的亲情,令人感动!蔡礼华一家的善举犹如一把火炬,照亮了人性的至善至美,也唤醒和激励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孝老爱亲”成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美德,我们的社会文明前进得何止一步?(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