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激活粤文化产业

05.03.2016  00:07

   南方日报讯 (记者/周豫 实习生/杨一鸣)2015年12月22日,由广东省文联主办,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广东省评论家协会、广东金融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五届广东文化产业论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前瞻”在广东金融学院举行。此次论坛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前瞻”为主题,力图对文化产业在“一带一路”的建设机制下如何把握机遇、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开阔广东文艺走出去的新思路等。现场,论坛就“艺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如何传承与创新中华美学精神”以及“文化产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文艺’的新格局把握发展契机”等问题展开讨论。

   影视发力

   “南海I号”有望拍成电影

   去年底,“一带一路”战略正式出台前后,珠影便和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就拍摄“南海I号”、华南虎等电影题材达成了合作意向。“‘南海I号’为今天复原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完全可以有类似《泰坦尼克号》一样的精彩故事来演绎。”珠江电影集团董事长蔡伏青说。

   蔡伏青还透露,受印度“宝莱坞”的启发,珠影正规划建设一个高水准的新珠影城和电影数字拍摄制作基地,“未来,它将建设成为整个东南亚地区电影创作、放映、活动、技术和人才的集聚地”。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后,沿线国家往来更加密切,如何有效拓展华语电影市场空间?据悉,珠影当下正探索制片人中心制、成立影视项目工作室、采用客座和签约等形式软性引进智力等,提升产业运营管理水平。此外,一个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网上“电影超市”正在筹备中,将为各方提供要素流通和大数据服务。

   艺术创新

   关注新时代的受众审美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雍和明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必将推动世界文化产业的跨地域性、跨领域性、跨行业性互动互通,而这种文化理念中所强调的跨界融合,也要求各个文化单位和企业更明确自己的定位。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文艺的新格局下,随着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的普及,观众和市场都有了多种选择,戏剧不幸在多次分流中遭遇到‘失宠’的命运。”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艺术创作中心负责人张晋琼认为,“民众最关心的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话题,戏剧的出路在于重建戏剧的生态环境,让戏剧重回民间”。

   对此,省作协主席、省文艺评论家主席蒋述卓也强调,文化创新的同时一定要立足本土,在艺术形式上也进行相应创新,“只有把自己的故事讲好了,把‘个性’做到极致,才能让文化真正‘走出去’”。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