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路线图:广州枢纽地位凸显

03.04.2015  12:56

  《愿景与行动》三处提及广州,将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码头。符超军 摄

  日前,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被称为“一带一路”路线图。其中明确了我国各区域、各城市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和发挥的角色作用。

  广州市在《愿景与行动》中被提及三次,分别涉及开放合作区、沿海城市港口和国际枢纽机场。有专家指出,从《愿景与行动》中可以看出,中央对广州寄予厚望,广州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和“一带一路”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路线图三次提及广州

  《愿景与行动》规划了我国各区域、各城市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和发挥的角色作用。其中,在“沿海和港澳台”地区一节中,详述了沿海和港澳台各城市、地区的定位。广州在其中共被提及三次。包括:

  “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

  “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

  可以看出,广州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平台是自贸区、港口和空港,南沙自贸区、广州港和白云空港将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长为国际性的战略功能平台。

  此外,《愿景与行动》对包括广州在内的沿海地区总体部署是:“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沿海地区的核心任务。

  自贸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将扮演重要角色。“自贸区的意义不在于货物进出口,而是对外开放的试验。”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自贸区所着眼的是货物进出口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肖金成表示,自贸区的建立和“一带一路”战略密切相关。事实上,国际合作离不开国内合作,目前,国内区域合作的代表有沿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其中长江经济带通江达海,既向西部地区开放,也向国际开放,而珠江—西江经济带,也是通过孟中经济走廊到达印度洋,把国内和国际联系起来。

  “要把国内区域合作与国际次区域合作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国际合作,这不仅是中央和国家的事,也是各省市的事。”肖金成说道。

   15个沿海城市港口:广州排第四

  港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15个沿海城市港口(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中,广州排在第四个被提及。

  根据中港网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中,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依次是上海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大连港、厦门港、营口港、连云港港。其中,广州港201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60万标准箱。

  可以看出,《愿景与行动》提出的沿海港口城市,与目前国内港口集装箱货运量排名的先后次序不尽相同。如广州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在国内排名第五,在《愿景与行动》中提及的港口城市中排在第四。有专家指出,这说明广州港发展现状与其战略定位仍有差距,仍需加快建设。

  记者注意到,在《愿景与行动》提及的15个沿海城市港口中,广东省占有四席(广州、深圳、湛江、汕头),数量上超过了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有专家指出,在东南沿海港口城市中,广州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有望成为泛珠三角对接“一带一路”的最重要出海口,这与广州市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重合。内外航运和贸易长盛不衰,是广州保持城市区域定位不滑落、城市长久繁荣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广州港共有航线93条,其中外贸航线52条,欧洲线7条、美洲线6条、东南亚线16条、非洲线16条、中东线6条、大洋洲线1条,过半航线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节点。

  广州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2015年,广州港将力争新增15条国际航线,同时进一步增强港口吞吐能力。随着南沙港三期年底建成,可为南沙港每年增加约57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相比目前南沙港一期、二期码头吞吐能力猛增86%。与此同时,汽车码头、邮轮母港也在推进建设中。

  记者了解到,广州制定了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经形成初稿。根据初步规划,到202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箱,力争在全球航运中心评价体系中进入前10位;到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亚太地区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愿景与行动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上海广州定位为“一带一路”国际枢纽机场

  在提到空港时,《愿景与行动》只提到了两个城市:上海和广州。

  “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愿景与行动》明确了白云机场为国际枢纽机场的功能。

  从国际航线数量看,2014年,广州白云机场国际航线达到128条。从客运量看,2014年广州机场旅客吞吐量5478万人次,货邮量140万吨,均列国内第三位。

  “白云国际机场客运量居世界第11位,货运量是世界第19位,称之为世界性枢纽一点都不为过。”在日前举行的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表示,机场还有世界第三大的航空公司南航,世界第一的快递物流公司联邦快递,世界级的飞机维修基地新科宇航,也就是说,机场在航空运输、航空维修制造等核心产业领域已经有相当规模,且有了集群效应。

  不过,曹允春同时指出,在航空关联产业方面,广州空港周边企业大多数规模偏小,“航空关联产业发育程度比较弱,产业比较低端”。

  2015年,广州将继续推进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包括建设二号航站楼。据了解,白云机场第三跑道启用后,旅客进出机场时间节约了一半。将与第三跑道形成年接待能力2000万人次的T2航站区,加上年接待能力8000万人次的T1航站区,白云机场未来接待能力将达到1亿人次。

  此外,2015年广州市重点建设预备项目中包括多项空港项目。包括建设68.8万平方米的广州航空产业基地,涉及航空枢纽运营、航空产业总部、航空培训、枢纽后援保障等;建设白云机场第二通道,缓解机场高速的拥堵问题;规划建设白云机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园。

  围绕提高吞吐能力和做强空港经济,白云空港将迎来新一轮建设热。

  “‘一带一路’不仅是陆上和海上的,更应该是空中的。”曹允春认为,其内核是国内的省市与国外进行更加有效的互联互通,要切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中,这同自贸区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体新体制等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适应全球化新趋势,提升国家竞争力。

  他认为,广州空港要深入分析新科技、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并将“一带一路”战略考虑进来,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节点支撑。(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