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 侨商百年大屋 的重生
●撰文/刘奕宏 摄影/连志城
自2015年6月动工,经过古建筑工匠一年多的精心施工维修,在梅县区松口镇南下村,一座大型客家围龙屋告别了在风雨中飘摇破败的身影,回归百年前雍容华丽的气派。
破瓦残垣的日子,这座大屋的大门上方曾经被歪歪斜斜写上“榕轩大张屋”的字样,其实,它的正式名字为“幹荫堂”,源于它的主人名为张爵幹。张爵幹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侨商张榕轩,一位南洋棉兰巨商,曾经继张弼士之后担任清政府驻槟城的领事,也是中国首条商办铁路——潮汕铁路的倡建者。
事业有成后的张榕轩除支持家乡的松口中学、磐安桥等公益事业外,还与弟弟张耀轩一起在家乡建起多座大屋,包括祖祠大夫第、京卿第、光禄第、幹荫堂、洋楼等建筑群,其中幹荫堂是张榕轩的私邸。
张榕轩是一位非常崇尚文化的儒商,曾编撰《海国公余辑录》和《海国公余杂著》两部著作,出资编辑梅州大型古典诗歌总集《梅水诗传》。他还出资刊印著名岭东女诗人叶璧华的《古香阁集》,以及资助《光绪嘉应州志》的出版。正是主人的这一文化背景,使得幹荫堂充满文化艺术元素,通过壁画、灰塑、木雕等形式惊艳地面对世人,而不只是作为历史名人故居而存在于南洋古道松江之畔。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1910年前后建成的幹荫堂,由于岁月的风雨,加上鼠窃虫蛀,近年已破烂不堪,瓦漏桷穿。幸运的是,远在印尼棉兰的张榕轩后裔张洪钧伉俪心系桑梓,自筹资金对这座极具文化和历史意义的客家民居展开抢救性修缮。
一年多的修缮,也伴随着记者一年多的追踪记录,见证了这座大屋的涅槃焕彩。对整个屋面进行修复,杂草和树木丛生的化胎被铺上鹅卵石,倾圮的墙体得以修葺。最为重要的工程在于建筑内的大量彩绘得到修复或重新绘制,加上灰塑、木雕乃至瓷雕构件通过传统工艺进行复原。在匠人的巧手下,这座三堂五横的大型客家民居,大部分得到修缮,一位华侨巨商深宅大院的气派重现眼前。
走进修缮后的幹荫堂,大门廊内依然保持四幅百年前的壁画,正堂三进屋檐的滴水瓦当,依然是老主人百年前从佛山采购的石湾五彩陶瓷。中堂的横梁上,三国演义题材的彩绘依然鲜艳夺目,其间配有杜甫、戴复古等古代诗人的诗作。经过修复的东西两面照墙,“旭日晓开仁寿镜,春风先放吉祥花”“椒盘竞上长春颂,柏叶新编多寿铭”的楹联按照原来的笔迹进行了填新。
按计划,张洪钧先生将把修缮后的房屋建成曾祖父张榕轩的纪念馆。这座出了槟城和棉兰两位领事、总领事的名人名居,必将成为古镇松口一处亮丽的人文景观。
年近花甲的老画师吴师傅在屋檐下作壁画修复工作。
近代南洋巨商的故居将成为张榕轩纪念馆。
经过修葺的硬山顶屋檐与原有的彩陶花窗、石条窗构成立体感强的画面。
屋主不远万里从南洋回乡,参与指导监督维修工作。
彩绘是这座老屋的最大艺术元素,重绘的墙裙画,与原有的书卷、灰塑一起争辉。
修复后的门廊灰塑重现灵动的生气。
工匠粗糙有力的大手传递着瓦片,琉璃瓦当、屋檐的修复让老屋重新有了活力。
围龙屋维修主要靠人工,而今懂维修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工匠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