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节能减排,一手抓绿化广东

29.05.2015  12:37

本报报道,5月26日至2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率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韶关、东莞调研我省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推进情况。朱小丹指出,不断推动广东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已进入攻坚阶段,接下来要严格督导,严明奖惩。

前不久的5月2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朱小丹指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现在距年底只有7个多月时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不折不扣兑现刚性约束指标。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两次政务活动中,朱小丹都强调,要“把绿色化作为广东永续发展战略”。而如何实施绿色化战略,其实省长也清晰地给出了施政思路,即一手抓节能减排,一手抓绿化广东。

包括东莞在内的广东地区,作为中国GDP第一大省和制造业最发达、工业产出最多的省份,无论是天量级的原材料消耗,还是庞大人口的生活消费,都有可能产出大量的污染物,威胁我们的生存环境。特别是低端的工业制造过程,更可能导致虽同量产出但物质消耗程度更大,污染排放更多。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压制污染物排放,实现更大的产出与更少排放的共存,最低限度减低甚至杜绝污染排放增量对环境的进一步损害,就必须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视为阻截污染物增量和污染进一步扩散的铁闸。

另一方面,不容否认的是,当前的生态环境,是已经受到污染物排放损害的空间,大气、水、土地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而在对既有污染存量加大治理的过程中,绿色资源所能产生的生态价值不可忽视。在环保经济技术的意义上,绿色资源的增加,不仅可以担当生态修复的部分功能,让某些污染物在绿色资源的生长过程中被消解,而且,更可以形成绿色屏障,减弱污染物对人的伤害。同时,绿色资源存量的增加,也能美化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指数。

一手抓节能减排,一手抓绿化广东,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已经给定,现在需要的就是付之行动。就东莞而言,伴随产业转型升级的进行,低端的消耗大量原材料的制造业需要迁出,而包括机器人使用所带来的设备技术的更新,也应担当减低物质消耗的部分职能。特别是近几年来,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步伐正在加快,绿色资源的持续增加,无疑将培育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奠定基础。

节能减排紧锣密鼓,绿化广东快马加鞭。在“两手抓”生态治理的努力下,良性循环的生态安全格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体系,方能早日走进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