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一把手工程”实现大学生高就业

04.12.2015  10:48
湖南文理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据统计,2012~2013年共有614名毕业生参加基层项目就业;2014年有96名毕业生考取湖南省特岗教师,有10名毕业生参加西部志愿活动,41名毕业生考取村官,152名毕业生应征入伍。

    湖南文理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围绕立足地方、突出就业、服务社会,全面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追求让合格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发展之路。

  -----------------------------------------------------------------

   强化领导,全校联动”构建就业工作保障体系

  构建就业工作保障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就业工作机制,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为实现大学生高就业,湖南文理学院实施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成立由书记、校长(院长)任主任的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立由书记、校长(院长)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列入学校“第一要务”重点工作之中,提出了“合格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就业毕业生大多数满意”的工作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制定了《湖南文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了各学院、各部门的就业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一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每年与各学院签订《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学校统筹、学院为主、部门配合、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二是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力度。每年对就业工作进行单项考核评比和奖励,设置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就业进步奖、就业质量奖、就业指导明星等奖项。三是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学院规定:落实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就业工作职责;对推荐毕业生就业的教职工给予一定奖励。

   全面改革,深度转型”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以推进就业和服务社会为导向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

  一是动态调整和改造专业。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合理配置建设资源,改造更新了应用型专业方向,新办了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二是建立了招生、就业、培养联动机制。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型“1234”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从2013年开始,对50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建立了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主动对接市场,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订单式”试点培养教学模式;开展专业辅修,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其它专业,申请相应专业辅修证书;鼓励学生跨校修读课程和到国外大学选修课程,实行学分互认。正是这些举措的实施,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全心服务”搭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

  湖南文理学院抓好“一把手工程”,还有一个主要经验: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学校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确立了“以湖南为中心,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为重点,以全国其他地区为补充”的就业市场建设基本思路,创新了“学校牵头、学院配合”和“学院为主、学校支持”的就业市场模式。2012~2014年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达到了700家以上,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达1.5万个,是毕业生总数的5倍。

  据统计,2012~2013年共有614名毕业生参加基层项目就业;2014年有96名毕业生考取湖南省特岗教师,有10名毕业生参加西部志愿活动,41名毕业生考取村官,152名毕业生应征入伍。2014年新疆招录湖南籍优秀大学生公务员,有14名大学生走进边疆建功立业。另外,学校还设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援助专项基金,提高求职补贴共计28800元;还通过市人力资源部门为97名残疾、孤儿、低保家庭毕业生,申请求职补贴77600元。2014年602名就业困难毕业生中有566名顺利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学校整体就业率。

   教育引导,重点扶持”,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加强大学生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构建了创业教育、创业研究、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创业教育沙龙活动,邀请成功创业校友、企业家、工商、税务等人士到校园与学生开展创业交流。借助政府资源引进GYB和SYB项目,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与方法”的免费培训,2014年GYB培训1379人,2014年SYB培训800人。

  学校出台了《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办法》、《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管理条例》,一是在学分认定、学生评价、创业指导、经费支持、场地支持、实践支持和培训支持等7个方面提出明确措施,申请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其最高可折抵6学分。二是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免费提供给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先后有31个团队入驻孵化基地,有7个创业团队项目成员毕业后从事创业,孵化成功率达23%。三是组建了校外创业导师团队,2014年5月首批聘请24名优秀企业家与26个学生创业项目建立“一对一”对接,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近三年间,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比赛成就斐然:在湖南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银奖和9个优胜奖;2015年参加全省创业大赛获两个二等奖和三等奖;参加全国第九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战绩。2012~2014年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获省级、校级立项140项,9项获国家级立项。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更可喜的是被教育部授予为“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戴军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