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彼一时 评中国品牌又一轮高端轿车

14.04.2016  09:46

        中国品牌曾经一度有一度的冲击更高端的领域,不过用“折戟沉沙”评价它们可能再合适不过了,有的甚至一度成为业内的笑谈。不过各个企业谋求高端车型的努力一直存在,不管目的和结果如何,积极的态度总是能得到肯定,“好好赚钱,天天向上”嘛!

可能会勾起令人不快的陈年旧事,但是还是要回顾下那些不成功的车型。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人的成功往往建立在巨大的代价之上,不管是对于企业自己还是对于整个行业,这些教训都是应有的。

          相对于上面三款车型在战略上的失算,下面两款车型并没有那么严重的后果,只不过在销量数字上不那么好看。

          以上只是”彼一时花开“的自主高端车,它们的出现本身就不是水到渠成,更多掺杂了霸王硬上弓的急切功利心态,还包含了应付国家公务车政策、占领该市场的小算盘。

          他们无一例外都有一个貌似闪光的外形、或是有一个硕大的车身、花哨的配置,但是最本质的“车”的属性,仿佛缺失了。

          简单的说,它们的失败并非因为单纯贵,主要问题出在产品力上。

          这两年,中国品牌中型车、中大型车开始涌现,虽然仍没摆脱对政策的附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但是产品并非像之前那么空有一副架子。

          跟本文几款车相比。吉利博瑞不是最便宜、配置不是最高、背景不是最厚,但却是目前卖得最好的,最高月销6000、3月份4000多。所以说,不光自视甚高,消费者接受才是硬道理。

          遥想自主当年,拍脑走高端。雄姿英发,气势如虹。

          转瞬间,车停、网散,人走茶凉。

          冲高不易,消费者不认,空落笑谈。

          车市沉浮如梦,走高端还是先要产品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