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驶向成功的“通行证”
今年前7个月,国内乘用车销量接近1 100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一汽-大众以近94万辆的成绩在销量排行榜上位列榜首,这意味着其每天要生产超过4 000辆车。而在这巨大产销量的背后:飞速运转的生产线上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目前,一汽-大众约70%的零部件均从供应商处采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决定了一汽-大众的产品质量。那么,如何有效提升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能力,才能保证主机厂和上游企业在“高速奔跑”中不会因意外而被绊倒?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几家一汽-大众供应商。
从创业时的8 000元到如今年销售额超过106亿元,从一家小作坊到如今几十家企业遍布国内外,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到现在与整车厂同步研发最新产品……宁波华翔用30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在采访宁波华翔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像很多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一样,宁波华翔与一汽-大众也同样颇有渊源。作为最早与一汽-大众合作的企业之一,宁波华翔第一款配套的产品是捷达门护板里的杂物斗。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宁波华翔逐渐将目光从普通注塑件转向了高端注塑件。“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引入低压注塑技术的企业,而我第一次见到低压注塑机正是跟随一汽-大众工程师出国考察的过程中。有了技术与设备之后,我们开始向中高档车型的高端注塑件发展。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应用到迈腾、CC以及奥迪车型上。”华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辞美在谈到公司的起步时说道。
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快速提升、产品种类日益增多之后,很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往往不得不面对“量”与“质”难以兼顾的局面。鉴于此,一汽-大众在整合自身培训资源的基础上,从管理、技术、标准、试验检测操作等几方面出发,为供应商设计了一系列质量提升培训课程。“大约4年前,我们公司成立并开始试生产。2010年时小批量生产了2 000套,2012年就迅速增加到近20万套,去年是48.8万套,今年目标是60万套。我们的产量爬坡曲线非常陡,更重要的是在放量的同时如何保质?幸亏一汽-大众及时为我们提供了支持,在产量爬坡的关键阶段,不仅每天都有来自一汽-大众的中外方专家现场进行指导,而且外保部还对我们进行了专项培训,包括在整个项目周期内,有哪些重要节点、每个节点应该做哪些工作、材料和尺寸如何认可等,每一门培训课讲得都非常细致。得益于不断从一汽-大众那里汲取营养,我们顺利度过了每一个产量爬坡期。” 成都富维江森成都子公司总经理蔡长生在谈到如何“鱼”和“熊掌”兼得时深有感触地说。
据一汽-大众外保部部长张保林介绍,目前一汽-大众对供应商的培训分为技术、管理、法规和专项四大类,共39门课程。除此之外,每年一汽-大众还会选择优秀的A级样板厂(例如博世集团、大陆集团在国内设立的独资企业等),组织区域内供应商进行参观、学习与交流。同时,一汽-大众也会定期组织质量工程师去德国大众和欧洲先进原配供应商处学习,先提高自身能力,再将所学知识转化吸收传导到供应商甚至到分供方,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共同提升。
在此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德国大众位于全球的所有工厂和合资企业均采用统一的质量标准,例如Formal Q7供应商质量能力评定准则。这些准则和条款不仅贯穿一汽-大众自身的质量体系,同时也融入到其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之中。得益于此,后者不仅可以更顺利地为其他大众合资企业配套,同时一些德系豪华品牌也纷纷向它们伸来橄榄枝,从而客观上推动和加速了上述供应商的发展。以宁波华翔为例,目前其不仅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内外饰生产厂家,更占有中高档汽车专用铝合金饰件全球市场一半的份额,而在高端真木饰件领域甚至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当前,一汽-大众的零部件供货主体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根据一汽-大众2020远景规划,6年之后,一汽大众希望做到市场份额的领导者,产销规模巨大。这意味着无论是供货主体、场地还是零部件采购数量都将大幅提升。通过此次采访,记者感到一汽-大众目前已经构建起一套不断完善并着眼未来的质量控制体系,尤其在其2020战略中,质量提升更是被作为了公司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可否认,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质量控制能力,同时扶持供应商质量管控能力的提升,一汽-大众已经为当前乃至今后“量”与“质”的同步增长夯实基础,拿到了通往未来成功之路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