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吃出眷村的味道

28.05.2014  15:30

美食情报

  《舌尖上的中国2》中露面的台湾牛肉面,让更多的普通食客知晓了名扬天下的台湾牛肉面的发源地——眷村。

  眷村是大陆文化在台湾开枝散叶的老祖地,说是村,却不是真正的村子。1949年,约120万来自大陆的国民党军人、军眷、流亡学生及企业家、公务员,背井离乡随国民党政权迁往台湾,其中60万是军人。眷村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台湾当局给军人家属安排的居住地。地因人聚,村因人生,有了眷村,因而有了眷村牛肉面。台湾人本来不吃牛肉,因眷村军民思乡情切,不由彼此慰藉,通过分享家乡美食寄托相思愁苦,因缘际会下,满足大江南北口味的面条、牛肉,与随手可取的材料入汤熬煮而成,这一风味得到众邻里的一致推崇,被广为流传。

  最早的牛肉不过是榨菜、萝卜、青菜、白菜、牛肉和面条的混搭,香味辗转在窄窄的巷弄,飘过两旁红色的大门,飘过巷口懒懒的黄狗的鼻尖,飘过独坐老人的身前,飘过屋檐下拉家常的老妈妈,指引家人、邻里共聚一堂,互诉思乡衷肠。有时还缺点食材,于是主妇会跑到左邻借个葱,找右里借个辣椒,改日再添点别的食材还回去。

  慢慢的,台湾开出了许多牛肉面馆,大的小的,贵的便宜的,朴实的华丽的,样样俱全,风味汇集了大江南北各式流派的口味特点。可惜,记忆中朴实而美味的眷村牛肉面却再难还原,眷村人乐于分享,珍视团聚的性情更与当代食客渐行渐远。

  可以说台湾牛肉面与台湾的发展脉动相联结,是台湾人共同的美食记忆。康师傅私房牛肉面最近将这款台湾牛肉面带入大陆,除了让食客们品尝地道的风味,也力求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康师傅私房牛肉面所有牛肉面的烹制都遵循着极为严格的制作工艺-美味三角2-3-4烹制法则:取材于2岁大健康成熟的育肥黄牛,3小时慢火细炖而出的牛肉汤头,和1/4的小麦心制成的面体。眷村牛肉面也一样,没有花哨的食材,选用简单的萝卜、榨菜、牛肉、葱花的搭配,四分之一小麦心精制成的面条,文火慢熬汤头,呈现出质朴的味道。

  文/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