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的时代我们一起读书 敬一丹为东莞推广阅读(组图)

15.08.2015  17:07
14日,东莞第11届读书节暨市民学堂“拾光之约”活动启动。中央电视台原《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到场,分享阅读经历和心得。

  

8月14日,东莞第十一届读书节暨市民学堂“拾光之约”系列活动启动。中央电视台原《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到场,和广大读者分享了她的阅读经历和心得。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东莞的阅读环境,让敬一丹感叹“很幸福”。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在东莞图书馆,敬一丹体验24小时自助借阅机。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在南国书香节暨东莞书展签售现场,敬一丹与读者交流。 宋文博 摄

敬一丹。宋文博 摄

书展现场,一位妈妈在给孩子讲故事。 宋文博 摄

五彩斑斓的书籍陪伴在孩子们的童年。宋文博 摄

  8月14日,东莞第十一届读书节暨市民学堂“拾光之约”系列活动启动。在启动仪式上,中央电视台原《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到场,和广大读者分享了她的阅读经历和心得。

  随后,在南国书香节暨东莞书展签售现场,敬一丹表示,“今天是作为一个作者和读者们交流。这本书不是讲自己,而是记录了一些发生巨变的时代中的人和事。东莞就是一座发生了巨变的城市。

   不同的巨变

    敬一丹还有一个身份:原《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突如其来的天津滨海爆炸事故已经成为了焦点,同一个时间所面对的内容如此不同,透过一个人两种身份的联想,显得尤为剧烈。

  如果说天津滨海爆炸事故是瞬间的、不可预知的、破坏性的剧变,那么东莞这座城市发生的是持久的,有规划的,建设性的巨变。一群生命和一座城市的破坏如此迅疾令世人哀伤,一座越来越适宜生命成长成熟城市的建设,就更加令人珍惜和奋进。

   改变一直在发生

  在东莞图书馆参观过程中,当敬一丹了解到这里能通过先进的自助借阅机,24小时借书、还书,感叹对一个阅读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事实上,先进的东莞图书馆在周一和周五也要休假半天,进行内部整理。对此,东莞居民多次提出了希望全天候开放阅读的诉求。为了满足居民的阅读需求,2015年初,经过重新装修扩容的东莞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放,从原来的100多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680多平方米,藏书从原来的1万多册增加到现在的4万多册,俨然一座新的小型图书馆。

  这样的改变,满足了居民的阅读全天候与“零门槛”的需求。今年春节的10天时间里,就有4万多人次进入,借走了1万多册图书。

  从2004年打造“图书馆之城”开始,东莞便以打造“学习型城市”为突破口,系统地推进“全民阅读”工程,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城市阅读氛围。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含农家书屋)641个,2014年东莞市民从图书馆借阅396.1万册,而在当当网的图书购买数量位列全省第三,位列“非直辖城市图书消费十大城市”第十位。

  以满足居民需求为标准,或许数字只能成为基础层面的沉淀。虽然东莞“文化惠民”一直走在前列,如何真正惠及到群众,满足群众实实在在的文化需求,却是新阶段的新要求。

   阅读“”环境不断优化

  2015年5月29日,广东公共文化现场会在东莞召开。基层社区图书馆激活计划和数字阅读,便是会议的重点议题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共文化工作者带来了实践案例和经验。

  东莞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呢?一位塘厦的文化工作者表示,事实上,从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活动室等,到政府扶持的社区一级文化广场,这些最基层的文化阵地基本上有。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这些文化设施真正发挥的作用不大。比如图书室藏书量小,每年书目没有更新,设备也比较少,这些都影响实际效果。

  基层社区图书馆的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这种情况,莞城图书馆做出了积极尝试。今年5月,莞城图书馆为“引入第三方力量,激活社区图书馆”,招募社区志愿图书馆馆长,吸引了过百名市民报名。最终,入围的17名社区图书馆“志愿馆长”候选人以演讲、投票的形式产生8名“志愿馆长”。这些“志愿馆长”需要在社区图书馆服务一年,通过结合自己工作的经验和利用自身资源,来吸引社区群众走进图书馆。并每月为社区居民推荐一本书,参与社区年度购书及参与决策等工作。

  不仅是为群众阅读途径的打通“最后一公里”并提高利用率,东莞还积极创造阅读内容,发展文化产业。

  在今年5月14日开幕的深圳“文博会”上,东莞再次以组团的形式参展,并于当天上午举行了东莞文化产业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其中就有来自塘厦动漫公司的金融合作项目。当天,东莞市海霖动画制作有限公司与广东佰顺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署资本合作经营框架协议,广东佰顺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注入1500万元资金,强强联手、资源整合。资本合作的背后,投射出塘厦镇多年来探索文化事业发展新路的努力。

   数字阅读趋势下的新探索

  据今年4月24日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的数据,数字阅读成为移动互联网重要组成部分,56.9%的用户通过移动端进行数字阅读。从全国范围来看,深圳、重庆、东莞3个城市的居民数字阅读指数位居前三甲。从年龄结构来看,“70后”的占比在不断提升,“80后”、“90后”新兴潜力用户整体呈现扩大趋势。

  谈到数字阅读,做客东莞图书节的敬一丹表示,数字阅读仅仅是一种阅读的手段,不管是深度阅读还是浅层阅读,只要是有益身心,都不妨敞开心怀去接受。“在手机里,大家也可以读到有益的东西,这挺好的,如果硬要把90后、00后拉回到大部头的纸质书上来,确实挺困难。

  对于数字阅读趋势下的探索,东莞一直在进行。早在2012年,东莞市政府就推出的一项名为“新东莞·新阅读”全民掌上阅读活动的民生工程。对于这一民生工程,东莞市政府尤为重视。据悉,市政核拨了1200万元用于支持此项活动,还专门成立了活动办公室,负责对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东莞市长袁宝成强调,要通过这一民生工程,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实现手机阅读的高普及率。

  而在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中,东莞图书馆发挥自身的技术强项,以技术支撑了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运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网络、手机网络、无线wifi等现代通讯技术,推出网上图书馆、市民学习中心、电视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东莞移动图书馆(App)等服务,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全天候的服务空间。

  目前,东莞数字图书馆可向大众提供电子图书150多万种,电子期刊1万余种,论文文献3300余万篇,讲座、培训等视频资源13万集,网络课程2000多门等丰富资源,并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莞报道”、“粤剧数据库”、“动漫资料库”等多个专题数据库。东莞数字图书馆服务覆盖全市,2013、2014年网站访问量分别185万人次和194.7万人次;2013、2014年数字资源使用量分别1197.2万人次和1644.2万人次。

   用“无处不在的阅读”来支持东莞

    以“阅读无处不在”为年度口号,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世——南国书香节因其具有“全省联动”的优势,而显示出了“全民阅读”的大众化氛围。读书本来是一件个人的事情,但当全社会形成阅读的风气,建立学习型社会,就会对一个地域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赋予其独特的气质。

  历经30年发展的“巨变”之后,正在转型发展的东莞,创新驱动、机器换人等战略行动火热进行,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完善,阅读环境越来越好的东莞,更加需要构建全民阅读的学习型社会。这座城市每一个人、每一个地点的阅读,就是对东莞最好的支持。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周杰伦歌里并不华丽的词里却真挚动人,你一定听过。来吧,多来读书吧,Get思想和技能,才能快快长大,保护我们的妈妈,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