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力:期待深圳提升创新动力能力竞争力

26.05.2015  19:48

深圳的定位在报告中体现得比较明确,始终抓住‘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一定位,提出了很多‘抓手’。”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中心主任丁力看来,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在党代会上作的工作报告将“四个全面”作为主脉络,谋篇布局合理,其中不乏让人期待的亮点。他同时期待,深圳能将改革“触角”伸向更深层面,解决改革中的根本问题,在机制体制上有更多探索创新。

评价:报告围绕“四个全面”提出诸多新课题

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方面,丁力对深圳提出的“努力建成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目标印象深刻。他认为,这对于深圳来讲是当务之急,“深圳要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自己要发展,还要对周边区域有强大带动。

此前的‘深莞惠一体化’战略提出后,我注意到已经有一些效果,有很多深圳风投在东莞、惠州等地寻找项目,进行房地产开发、投资。但深圳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还不能仅仅局限在这方面,深圳还要将创新输入这些地市去。

丁力对报告中“抓民生”的相关内容也很感兴趣。“现在深圳不仅仅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提出公共服务优质化。大量外来人口怎么惠及?我很期待深圳能用自己的经验给全国树立榜样。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丁力注意到,“报告中提出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优化街道设施,合理划分和明确市、区、街道管理权限,精简行政层级等思路。”这在他看来“是个新课题”。

如何通过合适调整行政区划解决现在的行政壁垒难题,真正把很多共同利益统筹起来,通过政府大部制改革、区划调整等,减少公务员的数量、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深圳还大有文章可做。

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丁力对深圳的司法改革印象深刻。“深圳的法官职业化改革中,法官实行单独职务序列管理,待遇与行政级别脱钩,这样的举措在全国都有开创性意义。“

他认为,今后前海应积极探索和香港的法治接轨。“一国两制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上。深圳如何在前海探索两地都可接受的法律文本,同时把两地法律制度优势结合起来,也很值得重视。

此外,丁力还对深圳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入党、组织入党”印象深刻。“我今年随南方日报的改革观察团调研时发现,深圳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得有特色。我印象中,深圳很多基层社区干部同时也是基层党组织干部,统筹得很好。”他相信深圳这届市委、市政府会继续“花力气抓难题”,在从严治党、信念培育、党纪党规方面有所作为。

期待:政府有为有不为,不替代市场发挥作用

丁力认为,深圳提出建设法治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在实现这几个目标的过程中,深圳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在他看来,建设一流法治城市,一方面要让老百姓都学法、懂法;另一方面则要强调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其中有个很重要的问题——什么样的政府才能真正成为守法的政府?如果一个政府经常会想到用权力谋取利益,这种政府一定不会成为守法的政府。真正成为守法的政府、服务型政府,一定要在政府的利益上动刀子。

这个才是核心问题,深圳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在机制、体制上进行大胆创新,否则充其量只是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丁力说。

谈到创新,丁力则指出:“深圳也还没有搞清楚创新的环境到底是什么。”在他看来,在创新发面,政府不应该替代市场发挥作用。

丁力认为,创新需要三个条件。

首先,创新需要有动力。 创新和创业一样,要成为全民自觉行动,创新要有利益导向。“如果其他投资比创新回报更大,还有多少人会去搞创新?实际上我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深圳和其他城市,更多地还是靠地发展。虽然政府也大把花钱奖励创新者,但这种模式不可持续。

他建议,政府不应该替代市场发挥作用。“政府应该做的事是改变对土地的渴望,对人才的重视要体现在对整个社会对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上。

其次,创新需要能力。 他认为,深圳虽然吸引了很多海归,有创新团队,但深圳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是体制内力量没有过多干预创新,恰恰是让市场发挥作用。“随着政府对创新的重视,这个格局如果发生改变,可能带来很多问题。”丁力提醒。

第三,创新需要竞争力。 创新有风险,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金融。广州的资本充其量体现的是广东省的水平,深圳的资本体现的是国家水平。深圳比广州走得远,深圳的金融业发展水平高,但坦率地说,深圳的金融业发展多少还有特权的影子,深圳的金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市场化的金融。

他同时指出,创新存在技术、市场、制度三大风险。“政策延续性不够强、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漏洞,这些都是制度风险,是阻碍创新的重要变量。

丁力对深圳期待很高。他说:“深圳应该在提升创新动力、能力、竞争力方面有更深入考虑。很多改革如果深圳做不到,其他地方也做不到。



南方日报记者/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