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中国人“最浪漫”的传统节日

18.08.2018  08:57

  在山东省沂源县举办的第十一届七夕情侣节现场,新人们身着汉服举行婚礼。新华社记者王南摄

  新华社济南8月17日电(记者兰恭来、王南、李永锡)8月17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28岁的小伙杨龙和女友张园迎来了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刻,他们身着汉服,与其他五对新人一同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举行婚礼。

  第十一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16日-17日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举行。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拜织女、拜魁星……人们用传统的方式庆祝这个浪漫的节日,以寄托相思,祈求爱情。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篇。相传,牛郎是个勤劳善良、靠放牛为生的普通青年,他淳朴忠厚的品质打动了天上下凡的织女,王母得知后,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从此两人只能在七夕相会。

  沂源县的牛女传说可追溯至唐代,见于沂源县内织女洞的宋、金碑文之上,以县南部的牛郎官村庄最具七夕文化特色。

  “选择在这天结婚,让我们有一种传统上的仪式感和文化上的归属感。”杨龙说,此前每年都会来逛七夕节庙会,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从小便耳濡目染。

  在婚礼现场举行仪式的新人们。新华社记者王南摄

  婚礼上,杨龙与张园在赞礼官的注视下完成了沃盥、同牢等六项礼仪。其中一项为“行合卺礼”,夫妻二人分执一瓢,两瓢各盛甘米酒与苦卺汁,寓意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七夕节期间,当地2009年开馆的牛郎织女民俗展览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古代婚服和婚姻信物、用于耕种的牛车和织布的纺车。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中,中国第二版“牛郎织女”主题邮票被摆在了醒目的位置。

  爱情邮票收藏家林一苇对记者说,牛郎织女的爱情跨越时空上的距离和身份上的差异,让人们相信每个淳朴善良的人都可以获得上天赐予的爱情。

  这是在沂源爱情邮票博物馆内展出的中国第二版“牛郎织女”主题邮票。新华社记者王南摄

  每到七夕,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上置茶酒等祭品,少女们围坐桌前,默念心事,向织女星祈祷;青年们则会在七夕当天一早,赶往牛郎庙,烧上一柱香,祈求一段美满姻缘。在沂源,这样的传统习俗自古以来未曾间断,延续至今。

  传说中,织女美丽聪明、心灵手巧,妇女们便在七夕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从而获得美满爱情,所以七夕也被称为乞巧节。张园感触颇深地说:“以前每年都会来拜织女,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了。

  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年后,“牛郎织女”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首次在山东、广东、甘肃三地统筹开展七夕节体验式活动,在沂源举行的七夕情侣节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唐建军表示,这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各地特色民俗活动,推动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这是在沂源牛郎织女民俗展厅内展出的织布纺车。新华社记者王南摄

  “牛郎织女”传说非遗传承人解明泉表示,牛郎织女代表的也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分工方式,这种相对宁静质朴的传统文化维系了中国人温情的家庭纽带和和谐的社会氛围。如今,七夕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会愈发显现出来,尤其在年轻人之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皮肤之下、血液之中的温情。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读博士生林一苇曾多年生活在国外。“七夕透露着我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亲情、伦理维系的重视。”他说。

  中国人所憧憬的爱情看似平淡,却又包含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责任、美好、平凡”也正是杨龙和张园夫妇对自己三年爱情之路的总结。

  “七夕给了我们浪漫的开始,少为妻,老为伴,以后的路还很长,相濡以沫、忠贞不渝的传统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杨龙说。

清远玻璃廊桥上演空中牛郎织女会 宛如仙境中的鹊桥
  广州日报清远讯 (全媒体记者曹菁)七夕节来临之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