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合作周年祭:看似门当户对的婚姻,不一定美好

24.05.2016  17:17

  看似门当户对的婚姻,并不一定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人生如此,商场亦如是。

  距离曾在“万宝大战”之前造就盛极一时刷屏盛景的“万万合作”整整过去了一年。在历经磨合与尝试后,最终还是没能从战略合作再向前跨一步,万科万达没有真正在一起。

  多位接近合作的人士均向攸克君证实,截至目前,万科万达的合作已经基本处于暂停状态,没有明确结果。而从目前的状况看,也不太会有两者合作项目具体落地。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找到具体的可以实现双方共同获利的商业合作模式。

  2015年5月14日,万科、万达在北京召开盛大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在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一时之间,两个超过2000亿量级企业的联姻,赋予了中国商业界巨大的想象空间,联合拿地、分段运营甚至金融、资本层面的合作都已经被外界列入了备选范围。

  舆情的亢奋之中,外界似乎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个细节——两个千亿量级企业的联姻之时,在内地、香港上市的万科、万达均未停牌,这至少应该说明一个问题,战略合作只是愿景,实际合作落地任重而道远。

  现实也确实如此。一位接近合作的权威人士告诉攸克君,“万万合作”的源起,是在某一非正式场合,万达方面的一位高管以非正式的方式提出,立刻得到了包括万科总裁郁亮在内的管理层的积极响应。此后,万科执行副总裁、COO张旭带队,与万达方面展开接洽、谈判。

  张旭带队的接触与谈判,大致耗时约半年时间。在这一阶段,万科万达都认为,双方企业地位对等、业务模式和优势互补,双方合作应该能够占有更大的市场优势。同时,万科、万达都处在“战略转型”期,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对于各自完成转型,也都有巨大帮助。于是,合作谈判进展迅速,及至2015年5月,双方将战略合作昭告天下。

  万科总裁郁亮对于“万万合作”一度十分重视,在人力资源的安排配置上,均有倾斜。在2015年4季度调整副总裁级人事安排和分工的过程中,“万万合作”被作为一个专项领域,对应副总裁级高管专项负责。

  2015年底,万科提升多位高管。万科东莞公司原总经理王海武擢升为万科副总裁。王海武是万科高管中的少壮派,在万科上下以业务能力强赢得口碑,并深得总裁郁亮信任。王海武升任集团副总裁后,即被委任分管万万合作项目。前有三位执行副总裁之一的张旭主理谈判,后有少壮派红人王海武负责具体推进,万科当时对于万万合作的寄望,可见一斑。

  在双方将战略合作昭告天下后,万科万达开始就具体的合作模式、合作项目进行磋商。万科万达双方高层定下调子,要尽快拿出一批合作项目,使万科万达的合作能够落地执行。此时,外界已经有了对“万万合作”前景“场面大于实质”的疑虑。

  双方决定在项目合作上形成突破。

  经过万科万达执行层的技术磋商,初步形成了一套兼顾双方业务特点和优势的合作模式。即以具体房地产项目为单元,万科以原价收购万达房地产项目中的商业部分资产。在万科完成开发建设后,由万达进行招商运营。

  在提出这种合作思路时,万达方面正在积极谋划轻资产的转型,而万科方面则已开始尝试在海外的“资产金融化”运作。在这种模式下,万达将获得轻资产的效果,而万科则获得在海外进行金融化运作的高价值商业资产。

  “从双方合作开始,万科方面一直认为,在拿地成本的方面,由于有万达城市综合体这个产品线,万达的拿地价格是有优势的,所以,以原价收购万达的项目,万科可以以相对低于市场的价格,获得优质资产。”上述接近合作的人士称。

  按照这一思路,双方迅速圈定了一批项目,并已经筹备向全社会公开第一批合作项目的清单。万达方面则已经通知新闻媒体,将召开万万合作第一批项目落地的新闻发布会。但是,这一发布会在召开前一天,被告知临时取消。

  实际上,上述合作思路虽然满足了双方各自的战略诉求,但是,一旦进入具体项目合作层面,问题就随之而来。万科地方公司的总经理们发现,万达拿出来和万科合作的项目,多数处于城郊地区,而且,万达当时拿地的账面成本,并不想他们想象的那样低廉。

  问题随之而来。按照万科的管理架构,城市公司是万万合作的具体执行者。收购万达项目的部分资产,也须由地方城市公司出资进行。按照万科的财务制度,被用于收购的款项,将被列为城市公司的“占用”,这往往会导致城市公司成本的激增,而这又将最终影响到对城市公司业绩的考核,以及年终奖金的发放。

  同时,由于这些项目地处的位置和状态,万科方面对于其在海外金融市场的证券化估值又没有足够的信心,最终,这些合作项目,最终未能真正落地成行。万万合作在项目具体执行层面,进入停滞状态。

  此后,万科高管层分工再度调整。一度分管万万合作的副总裁王海武被派往成都,出任万科成都区域首席执行官,主政万科西南片区市场。万万合作的相关事宜,又被交还给COO张旭主理。但是,在项目合作陷入停滞后,双方暂时已经难以找出能够形成迅速合作的领域和模式。

  “不能说未来没有可能再做具体合作,但是,商业合作就是如此,即便再门当户对,也要有共同的商业利益空间,谁都不会做亏本赚吆喝的买卖。”前述接近合作的人士称。(攸克地产)

(编辑 李子飞)